2014年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围绕环境空气污染重点问题,加大大气复合污染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力度,监测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济南市域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全覆盖。在全市16个监测子站的基础上,新建8个县域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和 5个建成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并联网运营,实现了全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为开展全市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在济南-德州、济南-滨州交界位置各建成1个环境空气质量区域监测点位,为研究和掌握济南市与周边城市之间污染的相互影响、周边城市产生的污染对济南污染水平的贡献程度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新建的1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为环境管理部门全面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趋势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项目拓展。针对大气复合污染特点,购置大气颗粒物粒径谱仪和飞行质谱仪,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物粒径分布研究和污染成分实时在线解析。新上苏玛罐浓缩进样系统、气相分子吸收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增强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前处理能力,强化了在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硫恶臭物质等方面的监测分析能力。初步建成环境空气质量流动监控系统,系统涵盖了NO2、PM2.5等常规空气污染物指标以及VOCs、臭氧等大气复合污染指标的监测,为今后开展颗粒物、臭氧和VOCs等大气复合污染物的可移动的连续自动监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全省率先发布细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结果。联合中国环科院等研究机构,深入开展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研究,采用多粒径同步解析、高时间分辨率解析、多模式联合解析等方式,获得了近三年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的结论,得出了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所占比率,本地污染和区域传输贡献占细颗粒物来源的比重,以及济南市PM2.5成分及来源的突出特点,同步提出有针对性的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措施提供依据。10月30日济南正式向社会发布解析结果,成为全省第一个发布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的城市。
四是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升级空气质量预报计算机集群系统,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具备了未来3天空气质量数值预报能力,不断完善与市气象台建立的联合会商制度,全年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预报365期,预报相差一个等级范围内比率达到94.3%;针对重污染天气及时发布空气污染预警信息,全年共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5次,均准确预报了重污染天气全过程,为政府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出行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