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民家中从容“坐等暴雨”

20.07.2016  21:10
九年之变!这一次济南市民家中从容“坐等暴雨” - 济南新闻网
来源: img01.e23.cn

  

19日晚,市区多条道路车辆大幅减少,平时拥挤的天桥空空荡荡。 记者王锋 摄

  大数据助力防汛决策 立体式预警全覆盖

  这一次,市民家中从容“坐等暴雨”

  19日,刷爆济南人朋友圈的话题是暴雨。同样面对着暴雨,但和9年前的“7·18”不同,无论是大数据信息助力防汛决策,还是立体式信息发布基本覆盖所有市民;无论是“早下班回家坐等雨”的暖心政策,还是硬件提升筑起的“安全防线”,这座城市再次面对暴雨时都已更从容、自信。

  研判:大数据信息助力防汛决策

  时间:7:00 地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19日一早7:00,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简称“市防指”)办公室里,值班工作人员早已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通过电子平台等,收集着从不同部门反馈回来的最新气象、水文、水库等信息,然后进行汇总。这些信息很快回通过随身携带移动电子设备,发送给指挥部成员。

  济南属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多雨,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从6月1日到9月30日,这个办公室里一直有人,天天24小时值班,而7月1日至8月31日则是实行双人24小时值班制。

  7月19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基本全部在岗忙碌着。水利、工程、建设、气象等方面的5名专家组成员也陆续到来。面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暴雨洪水灾害,由市市政公用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水文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会商小组,在市城防指指挥、副指挥或市城防办负责人的主持下,会进行集体会商。事实上,这是一个城市面对有可能到来的一场暴雨时,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研判。将有什么样的暴雨降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发布怎样的应急预警和响应?在对不停更新的各种信息进行研判后,这里会发出调度指令。

  济南汛期降水频繁且分布不均,局部性暴雨时有发生,呈现突发性强、来势猛、速度快、降水时间集中、可预报性差等特点,城市建成区易出现较大汛情和险情,防汛难度大。同时,受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或受台风外围云系与西风槽结合,可能产生暴雨天气,造成城市洪涝灾害。

  “当时,我知道会下雨,但没想到会下那么大,更没想到会带来那么大的危险,一点准备都没有。”再回想起“7·18”黑色三小时,市民李先生仍心有余悸。

  “‘7·18’之后的这些年,济南的防汛有了很多变化。首先就是指挥体系更科学、完善,包括内河、城市、黄河等防汛指挥职能更明确,反应速度更快。”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唐瑞钦介绍,济南防汛指挥设备也更新换代,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电子化,除了配备的移动指挥研判系统外,对于全市低洼地带、铁路涵洞、主要路段、大中型水库都能实时监控,“最近我们还对黄河重点区域加装了电子摄像头,基本上能对防汛重点区域实现无死角监控。”对于大数据信息充分会商研判后,济南防汛预警和应对方案更科学、及时。

  预警:立体式信息发布全覆盖

  时间:12:35地点:63路公交车

  19日12:35,63路公交车乘客赵先生手机里收到一条短信,提示他“19日傍晚到20日预报有暴雨极端天气,市政府决定调整上下班时间。”事实上,前一天晚上,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条信息已经刷屏了。19日一早,他通过报纸、网站也了解了更多暴雨的信息。尽管如此,手机再次收到提示信息,赵先生的心里还是暖暖的。

  车上有不少人讨论着要早点回家,避免在外面“节外生枝”。赵先生望向车窗外,在路边的电子大屏幕上,也闪动着暴雨将来的预警信息。

  “可以说,如今济南的预警信息发布更及时、渠道也更丰富,基本达到了立体式全覆盖。”唐瑞钦说,9年前的预警发布渠道、覆盖的速度与广度,跟现在的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应对:早下班回家“坐等雨”被点赞

  时间:15:00 地点:高新区一家科技公司

  19日15:00,高新区一家科技公司员工邵乐乐已经准备妥当,要下班离开公司了。昨天市政府发布临时调整上下班时间的通知后,她还在暗自嘀咕公司是否会执行。没想到,19日一早,公司内部员工微信群里,老板就转发了市政府通知,告之大家19日早下班,20日晚上班。

  尽管提前到来的“晚高峰”依然有点堵,邵乐乐还是很开心。“7·18”那天她也是在下班途中遭遇了暴雨,面对漫过膝盖的脏水,她害怕、惊慌,这段恐怖的记忆至今仍挥之不去。如今,提前下班回到家的邵乐乐一家人吃了晚饭,转转朋友圈里有关暴雨的段子,从容“坐等雨”。下午5点半左右,以往拥堵的市区主干路已经空荡荡了。

  面对暴雨,早下班回家在家里从容坐等,就是邵乐乐感觉到的和9年前“7·18”的最大变化。和她一样,更多市民对于济南提前下班避雨的政策“感觉很人性化”,让一起在泉城迎接暴雨的人感受着更多温暖和力量,纷纷“点赞”。

  防控:提升改造筑起“安全防线”

  时间:23:30 地点:天桥区防汛办公室

  19日23:30,天桥区防汛办公室主任刘锋密切关注着雨情,根据情况不时调度着辖区4个排水泵站。

  在三孔桥、陈家楼、北坦等地方,一些铁路桥下容易积水,这些排水泵站要根据水情进行抽水、排水。“‘7·18’之后,我们对于防汛抗灾设施在不断提升,比如说,这4个排水泵近几年改造后,排水能力提高了60%。”刘锋说,这只是济南防汛硬件提升的一个细节。

  防汛抢险,“防”在第一位。

  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以来,济南市在防汛应急上加速推进,不管是在工程建设,还是应急体制机制完善,抑或是应急人力物资准备上都投入空前,不少低洼片区和易积水路段明显改善。同时,借助海绵城市建设,不少路段和小区经过改造后,蓄水能力大幅提升,立体防汛大格局逐渐形成。3大低洼片区脱离“逢雨必淹”、12条河道打通“雨梗阻”、166处积水点消除“旧患”、300余处“天眼”监控重点路段……在弥补历史欠账同时,济南市也在进行新的尝试,其中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和综合管廊建设等。

  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建设,济南筑起的“安全防线”越来越多。再次面临暴雨时,这座城市和她的市民也更为从容和冷静。   

作者:林江丽   网络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