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放大招将构建立体防汛 让市区不再"看海"

14.07.2016  16:50
  

济大路安装雨水暗渠,提高排水能力。(资料片)记者 王皇 摄



  济南市区遇到急降雨,不少道路会出现短时积水现象。怎样尽可能减少积水的时间,把积水尽快排出去,减少危险是防汛部门面对的难题。据记者采访了解,济南市还将继续铁路桥涵的改造,提高桥涵的防汛能力,将继续推进雨污分流设施改造。虽然目前现存的河道棚盖难以拆掉,但是济南市将避免出现新的河道棚盖,并做好棚盖河道的管理。打通龙脊河工程,提高东城的防汛能力。

  大涧沟凤凰路泵站

  排水将双倍历山路泵站

  12日晚,祝舜路形成了较深的积水。这条路中间低,东西南都高,马路径流只能往北流向小清河,但是往北却要过地势更低的铁路桥。“现在这里只有临时过路桥涵,虽然我们已经多年申请建设铁路桥,但由于每年跨铁路施工项目数量有限制,至今还没有实现。”济南市排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南部山区、北部平原的地貌形成了济南南高北低的基本地势。济南南北向的路最终仍会遇到横在北侧的铁路桥,之后再流向小清河。而铁路桥下,除了部分能利用自然地势排水外,多数都需要泵站抽水,靠机械排水。

  



  历经多年的提升,济南多处铁路桥泵站的排水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历山路铁路桥的泵站经过多轮提升,目前排水能力很强。去年8月,济南遭到大暴雨袭击,历山路泵站在雨后半个小时基本已经消除完毕。

  7月12日夜,历山路泵站的淹水情况较轻,而生产路泵站的积水则深达1米。据记者了解,目前生产路泵站抽水能力为0.93方水每秒,是按照5年一遇来设计的,生产路泵站的抽水能力已经明显不够用。

  据济南市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已经建了泵站的铁路桥还有待继续改造提升。济南市排水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纬十二路雨水泵站、生产路雨 水泵站、历黄路雨水泵站也将进行提标改造。

  “生产路的雨水泵站我们正在考虑利用重力流抽水,这样能形成一定的水压,防止沿线的污水井盖因上游水流过大而被冲开。”该负责人说,这样的设计在历山路铁路桥泵站已经便已经尝试过。 此外,济南还将新建大涧沟、凤凰路雨水泵站,设计排水能力均为每秒3立方米,是现有历山路排水泵站的近2倍,1小时可排出雨水1万立方米。

  提高处罚标准,防止新的棚盖出现

  河道的保护和河道棚盖的拆除对济南彻底解决“看海”问题至关重要。“道路行洪是正常,但膝盖那么高的行洪那就是排水不够。拆除棚盖是真正的解决之道,但是有的小区已经形成,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上述负责人说。

  



  济南市自2005年起,已停办一切棚盖和临时占用河道的审批手续。2008年进行河道整治,拆除了部分棚盖区。据相关水利专家介绍,《济南市河道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棚盖防洪河道、建房等行为,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该规定是1997年实施的,目前来看处罚相对较轻,威慑力不大。

  该专家介绍,对于河道棚盖的责任人,需要提高处罚标准,加大震慑力,防止新的棚盖现象出现,“而且也需要加强现有的的河道管理,并做好现有河道的清淤工作。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从2005年就开始进行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的改造,今年结合海绵城市改造,老城区的菜市片区、老商埠区、七里山片区都已经开始了雨污水改造。“整个河道综合整治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这11年间济南的投资已经有五六十亿,光雨污分流已花了二三十亿。”该负责人说,雨污分流仍是一个全系统的工程,还需要继续。

  除了河道的保护,老道路的排水能力也需要提升。而新建道路就更应该考虑到沿线排水需求,适当加大。上述负责人说,目前济南市排水管线设计多数新道路是两三年一遇,但老道路不少还是一年一遇 ,道路的排水能力还待加强。今年,济南市多条进行海绵改造的道路就特别进行了雨污分流,并且雨污水管道都加粗不少。

  南山水库增容,北部多建湿地储水

  济南南靠群山北倚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加上黄河已经成为“地上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势格局让济南极易发生南洪北涝的城市水灾。尤其是南部山区的降水向市区滚滚而到市区,对城市防汛破坏力非常大。

  除了更快地将降水排出去,济南市一直在也在采取措施,让南部山区也能滞留一部分降水,减少市区的压力。其中最为明显的工程就是南部山区水库的建设。

  南部山区的卧虎山水库为省城的大水缸,也是济南市最大的水库。“卧虎山水库的首要功能在于防洪。”济南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卧虎山水库建成后,为减少省城城市的防汛压力作出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夏季,省城遭遇暴雨,当时卧虎山水库的入库流量每秒能达到几百个立方,假如没有卧虎山水库,省城西部城区的防汛压力非常大。

  为了更好地发挥卧虎山水库的防洪作用,卧虎山水库于去年增容900万方。900万方几乎相当于8个大明湖的水量,“一旦南部山区发生更大降雨,卧虎山水库能滞留更多洪水,让后缓缓放出去,减少南部山区洪水对市区防汛的冲击。

  除了南部山区滞留更多的洪水,济南市也在打造立体的防汛体系。济南原先号称湿地之城,济南市有着众多湿地,城区周围也有很多农田,这些湿地和农田对于防汛有着很大意义,可以将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

  为了打造立体的防汛体系,济南市正在实施海绵工程建设。虽然目前海绵工程建设在省城某些区域已经开始建设,由于省城更多的地方仍为非海绵区域,但随着新建道路和新建小区都采取海绵工程施工,能将更多地下水渗入地下,减少防汛压力。济南市还正在建设17处湿地公园,这些湿地公园对于滞留雨洪水也有着很大作用。如已经开挖的华山湖和北湖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储水作用,减少周围的压力。

  打通城市排水“

  亟需雨水管道清淤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造,“软件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据济南市排水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遇雨的规范,济南市的不少道路、立交桥等排水设施还有不足。“但是不能全靠扩建管道排水,一味加粗排水管道也不实际,花费很多。

  由于目前地下管位空间非常有限,一条几十米宽的路,要铺十几条管道。雨污水管道还需要有深度高差的要求,扩建受道路限制。”该负责人表示,更重要的还是加强已有排水设施的管理,“尤其是雨篦子和雨水管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