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核减单位用水量保泉 近10年来头一回
泉水面临危机,牵动泉城的心,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广大市民,几乎都倾其所能来保住那一泓甘泉。城外,回灌补源、封井保泉、置换地下水源……种种措施一直呵护着济南的泉;城内,打造蓄渗补给地下水示范区、推进地表水转地下水等多项工程已初见成效。在干旱面前,尽管有时也会感觉力不从心,但种种保泉举措都在为唤醒泉水——这泉城的灵魂而努力。
用水指标
近10年来核减用水指标首次动真格
“开源”、“节流”……为保泉,济南一直在努力。今年2月底,市城市节水办就曾向全市近4000企事业单位下发了全年额定用水指标,并根据相应要求,对各单位用水指标核减了5%,这是近10年来首次实施核减。
根据《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要求,一旦趵突泉地下水位降至28.00米时,市名泉办就要发布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届时市节水办要对泉域范围内用水大户进行额定用水指标核减,自备井取水量核减10%,企事业单位的额定用水指标核减5%。如果趵突泉地下水位降至27.60米,核减额度就要翻倍。
“由于用水指标一年下发一次,所以这次核减的5%是针对各单位全年用水量做出的要求,并不仅限于第一季度。”市节水办工作人员说,近期趵突泉水位已跌破27.60米的红色警戒线,但他们尚未立即向主管部门提交对各单位用水量核减10%的申请。“考虑到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我们目前还在观察,如果趵突泉水位一段时间后仍在红色警戒线以下,就可能递交上述申请,并向各单位下发通知。”
据了解,去年6月9日,趵突泉水位为27.98米时,市节水办曾向主管部门提交过对各单位额定用水指标核减5%的申请,由于水位随后又有回升,所以并未实施核减。
回灌补源
“大水缸”队伍壮大但补水却有些力不从心
每年春季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南部山区的“大水缸”卧虎山水库都会开闸放水到下游玉符河,利用玉符河的强渗漏带功能进行回灌补源。但今年干旱导致水库蓄水量降低,加上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卧虎山水库无法再像往年一样“慷慨”。
南山的另一处“大水缸”锦绣川水库也加入了回灌补源的队伍。去年济南市政府新增了两处回灌补源点,即泉泸-钱家庄强渗漏带和大涧沟强渗漏带,锦绣川水库通过输水干渠向两个强渗漏带每天各补水1万吨。然而由于今年锦绣川水库蓄水量减少,加上需要承担城市供水任务,目前已经停止了回灌补源。今年,只能利用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输水渠道,每天从平阴的田山灌区调引黄河水到玉符河补源。
封井置换
自备井“沉睡” 黄河水、长江水出手支援
为保泉,济南水政监察支队近年来已“封杀”了360眼自备井,取缔了3000余眼浅层井,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10万余吨。此外,还有用水大户加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比如去年山东政法学院主动要求封闭自备井,每年可节省地下水50万吨。
黄河水、长江水也奔赴工业企业用于“援救”地下水。黄河水从鹊山水库出发,通过东联供水工程的管道一路向东,奔赴济钢、黄台等东部的工业企业,用于置换工业用地下水。东联供水一期工程于2008年完工,每天可置换24.4万立方米地下水。二期黄台电厂供水工程于2011年完工,每天可置换2.5万立方米地下水。二期炼油厂供水工程于2014年完工,每天可置换地下水2.5万立方米。目前,东联供水工程已置换济钢集团、黄台电厂、济南光大能源、炼油厂4家东部的大型工业企业所用的地下水1.2亿立方米。
今年,长江水又奔赴了救援地下水的“战场”,去年调引储存在东湖水库中的长江水,分配给章丘的指标有1700万立方米。目前章丘已经修建好泵站管道,计划将其全部调往刁镇工业园,置换当地所用的工业用地下水,保护章丘地下水源。
城区促渗
用明湖弃水补源趵突泉历阳湖每天下渗近万吨
在旅游路与历阳大街交界处有一片水域,这就是从去年开始承接大明湖弃水的历阳湖。这里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渗漏水库”,大明湖弃水通过埋设在西圩子壕、玉绣河等河道下的输水管线来到这里,现阶段每天可实现7000-10000吨湖水下渗补源。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目前进展较顺利,且已初见成效的项目之一,历阳湖今年还将扩充1万平方米湖面,届时每天的下渗量有望达到1.3万吨。据市政公用部门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历阳湖等河道湖泊补充的部分地下水,可实现补源趵突泉等泉域的作用,在体现景观功能的同时,更可继续循环使用,这也体现了泉水“先观后用”的理念。
除在建工程外,设计者还对如何让济南实现“海绵”的功效提出了很多设想。在大明湖兴隆试点区内,以兴隆山景区为核心的一块长条区域被设置为蓄渗补给地下水示范区。在该区域内,通过设置拦蓄坝、阶梯生物滞留带,修复鱼鳞坑等措施,利用渗漏带特殊地质构造增强地下水补给能力,提高泉涌保障率。
在济南“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目标中,促渗保泉排在首位,到2020年初步建成时,预计城区年地下水补给量可从现在的326万吨达到647万吨,实现翻一番。
河道补源
玉清水厂补源玉符河每天调水8-10万吨
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等泉城“大水缸”蓄水量减少,已不足以独自担纲补源玉符河的任务,“海绵城市”建设中另一大系统工程——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接过“接力棒”。
在该工程3条主线中,最先投入使用的是玉清水厂线。黄河水进入玉清水厂后,通过21公里长的专门管道调入玉符河杨台村附近强渗漏带下渗。去年12月5日启动补源工程后,每天有810万吨黄河水从玉符河下渗补源。
在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中,玉清水厂线有每天输送40万吨水补源玉符河的能力,另有鹊华水厂每天还能“支援”20万吨水。工程结束后,在理想状态下,玉符河每天可有60万吨水下渗。
但由于玉清水厂需保障城市供水需求,尽管该线路目前已达到每天输水40万吨补源的能力,尚不能满负荷运转;鹊华水厂线则要伴随二环西路南延工程逐步推进,竣工时间尚难估计。如此一来,何时玉符河的补源量能大幅提升,还是未知数。
今年是地表水转地下水工程的收官之年,加上东线沿凤凰路调水至4条河道下渗补源的工程,竣工后将能达到每天调水120万吨的能力。经过一系列工程措施的推动,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来自黄河或长江的水源,将对济南泉涌起到很大的作用。
原标题【 济南93号汽油重回“5元时代”系春节后首次下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