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棉”字号企业现状:或出租厂房 或卖地求生

23.03.2017  10:39
济南“棉”字号企业现状:或出租厂房 或卖地求生 - 济南新闻网
济南“棉”字号企业现状:或出租厂房 或卖地求生 - 济南新闻网
来源: img01.e23.cn

  在棉纺织业最鼎盛的上世纪80年代,济南有国棉一到七厂、毛巾厂、针织厂等40余家“棉”字号企业,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这些企业仿佛一夜间被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无生还,让人唏嘘。

  保留着城市记忆的“棉”字号企业现状如何?今后如何改造升级?这些都寄托着老职工及周边居民的诸多期望,也牵动着不少老济南的心。

  99岁国棉一厂破产清算

  老厂区变旧货市场

  凤凰山路1号是济南第一棉纺织厂(国棉一厂)所在地。如今崭新的红色大牌子“凤凰山路壹号商城”,让人很难和当年的老厂区联系起来。300多亩的老厂区早就变成了喧嚣的旧货市场,厂区内道路两侧门头房一字排开,各式桌椅家具堆积在店门口。只有外墙上“精纺细纺、用户至上”的标语还保留着往日的印记。

  讲起鼎盛时期的国棉一厂,老职工们满满都是回忆  孟燕 摄

  穿梭而过的三轮车、面包车,讨价还价的买卖声,显得老厂区里热闹异常。“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厂区机器轰鸣,门前车水马龙,再加上南侧那一片宿舍区,这里可是咱济南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地方。”今年80多岁的安先生是国棉一厂的老职工,他叹了口气,“早就散了,就差一年,老厂子没能熬过百年。”

  国棉一厂原名鲁丰纱厂,始建于1915年,由潘复、蔡儒楷和靳云鹏等诸军阀共同发起,属官办性质,1919年正式投产,是济南第一家纺织企业。1948年济南解放后,成立国营济南第一棉织厂,1955年改名为济南第一棉纺织厂。上世纪80年代末,年产纱锭10万枚,一度是全省最大的纺织企业。1996年被中国济南化纤总公司兼并,更名为中国济南化纤总公司第一棉纺织厂;2008年,因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拆除厂房,国棉一厂又被迫减少纱锭1.7万枚,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负担,逐步依靠来料加工维持生存;2012年4月30日全面彻底停产。

 

 国棉一厂老厂区变成了喧嚣的租赁市场。记者 孟燕 摄

  历经99年沉浮,国棉一厂在2014年11月5日宣告破产。破产那天,安先生和他的老伙计们特地在老办公楼前拍照留念。“这座五层楼的建筑,是当时济南最高的建筑之一,相当于地标了。”如今,老办公楼已破旧不堪,只剩下留守组的4个人。大厅内挂着大幅国棉一厂市场布局图用于招租,门口还贴着2015年6月“关于破产清算工作进展的说明”。

  “停产之后,国棉一厂基本是靠租赁老厂房维持。济南纺织发展总公司负责现有地上建筑物的租赁,包括厂房、办公楼、仓库、场地等。”原国棉一厂老职工、现济南纺织发展总公司经营部负责人郭军表示,对于国棉一厂的开发改造,此前曾有开发商进行过洽谈,但是没有实质性进展。

  负责“棉”字号项目改造的天桥区城市规划协调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国森介绍,国棉一厂片区项目东至前引河,西至津浦铁路,南至水屯北路,北至滨河南路,总用地面积约597亩。“国棉一厂破产后需要进行资产清算、银行核算等。2016年具备开发条件,厂区、南侧老旧宿舍以及东侧成大社区一并规划。现在已经启动规划研究,争取今年实质性开发。”2014年,济南市国资委、滨河集团、香港南益集团及化纤集团就已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协议,建设国棉一厂城市综合体项目,今年这一项目被列入重点推进范围。

  国棉三厂实现落地开发

  剩余土地今年完成出让

  位于济泺路的国棉二厂也拥有辉煌的历史。国棉二厂最多时拥有2050台织布机、六七千名员工,1989年产品就达到直接出口的标准。1990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当时济南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6家。1998年,国棉二厂结束了32年的纺织生产开始转型,利用原厂房建成大型商业绿地仓储超市。

  “当时的绿地超市是济南第二家大型超市,开业前三年年均营业收入近亿元。”绿地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后,为安置更多下岗职工,国棉二厂还新建了绿地塑钢型材综合市场、摄影器材城等。如今,绿地超市的客流量已不能和往日相提并论,只有南侧的二棉农贸市场依旧热闹,当年厂区机器的轰鸣也只存在老职工的记忆里了。

  “二棉片区位于标山南路以南,东工商河路以西,汽车厂东路以北,济泺路以东。总用地面积约490亩,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80亩,包括厂区、二棉农贸市场以及一些专业市场。”吕国森表示,前期曾有一些开发企业进行接触,但并没有确定。

  国棉三厂的前身是1934年投产的仁丰纱厂,1936年冯玉祥为其题写“实业救国”。1966年12月,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定名济南第三棉纺织厂。后来随着济南纺织行业集体陷落,仁丰纺织未能幸免,只能停产。2008年,仁丰接纳了从旁边国棉四厂搬过来的纺织市场,由于便宜,成为很多老济南买布的地方。2016年4月1日,市场正式关门。

  目前国棉三厂片区是“棉”字号企业改造中真正实现落地开发的。记者探访发现,企业厂区已完成地上物拆除及验收工作,正在进行安置房基础施工,开发商为山东钢铁集团。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片现代化住宅以及配套商业、学校等。“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47.2亩,规划建设用地约207.3亩,今年剩余土地也将完成挂牌出让。”吕国森强调。

  保留城市工业遗存

  国棉四厂要建博物馆

  国棉四厂的前身是1932年民族实业家苗海南创办的成通纱厂,后改制成济南诚通纺织公司。2009年1月1日,国棉四厂宣告破产。

  位于义合街的国棉四厂老厂区保存比较完好,现由元首集团接手管理。门口还保留着老式的铁质大门,黑色大理石牌匾上刻着黄色的“济南第四棉纺织厂”。目前,老厂区已出租,多为快递、物流、电商等公司,整个厂区贴满了“仓库出租”的条幅,原来的办公楼也入驻了其他公司。

  在厂区西侧,还有几排红砖老厂房,门窗上的玻璃已经残缺不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年放置车床的车间,现在遗存的很多厂房高低错落,还很结实。老职工食堂门两侧玻璃上写着“既能吃饱、又能吃好”和“家的感觉、丰俭由己”,但内部已经破败脏乱。厂区的东北角,是国棉四厂的老原料公司,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生产车间,禁烟的标识随处可见。

  “国棉四厂项目位于北园大街以南,东西丹凤街以北,东工商河以东,总用地面积约300亩。今年争取完成拆迁。”吕国森介绍。而对于“棉”字号企业来说,每个老厂区都承载着一段城市工业发展的记忆。

  济南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济南元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增利表示,国棉四厂在项目开发中,将保留具有时代印记的工业遗存,规划建一个民族工业发展博物馆,展现百年济南棉纺织等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另外,济南毛巾厂项目已经完成地上物的摸底测量,今年上半年将启动拆迁。

  “棉”字号改造升级,老职工和周边居民有着更多的期盼。目前,这些老厂区及周边居住区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薄弱,改造升级意味着配套设施也和周边接轨,重新融入崭新的城市生活。

  事实上,记者探访发现,“棉”字号老厂区的改造仍面临诸多难题,像产权关系复杂,违法违规建筑多、拆迁难度大,与居住区混杂,缺乏统一规划以及政策空白等。这导致一些企业虽已破产多年,但实质性改造却进展不大。政府相关部门也希望通过“棉”字号的改造,探索出一种适合老旧厂区升级改造的成熟模式。

作者:孟燕 姜珊   网络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