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欲借“风”吹霾
5月11日下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主持召开雾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时,抛出一个新观点——“通过城市风道来吹走雾霾”。
治霾另辟“风”径,这在济南还是个新鲜事。风道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济南有没有风道?大众网记者先后查阅了相关材料,采访了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了解到,风道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城市中的通风走廊,把郊外的风引进城区,通过空气对流把霾吹跑。而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增加空气流动性可使城市 “降温”,间接促进减排,进一步缓解雾霾压城。其实,济南也有现成的风道。
风道是个啥?
就是城市通风廊道,把郊外的风引进城区
近年来,济南市的大气污染形势比较严峻,频频遭遇雾霾天,甚至一度还成为污染指数“500”的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5月11日下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主持召开雾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时,针对这个“老大难”抛出一个新观点——“通过城市风道来吹走雾霾”。他建议说,要加强城市风道研究,把城市风道找准,禁止在城市风道上建设高层建筑,为城市留好通畅的风廊风道。
何为“城市风道”?大众网从济南市规划部门了解到,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原理是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的霾等污染物“吹”走。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对城市的雾霾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城市风道这个概念,目前在济南还是新鲜事。5月17日下午,大众网记者专门采访了济南市规划局党委常委、总规划师牛长春。他介绍说,济南市规划局之前做过有关城市风道方面的研究,这属于“城市色彩”规划范畴。由于它需从整个城市片区、分区、重点地段、地块等多个层面整体考虑,同时还涉及市政、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并未列入济南市2015年的整体规划,打算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列入规划议程。
城市风道主要包括绿地风道、道路风道、河流风道以及其他混合型风道。图为济南典型河流风道小清河。(记者 王宗阳 摄)
济南有没有?
有四种天然风道,绿地风道效果最好
大众网记者综合过去有关城市风道相关的报道发现,目前城市风道主要有四种风道,而这四种风道济南都具备,分别为绿地风道、道路风道、河流风道以及其他混合型风道,混合型风道比如山地风、局地风等。城市风道都是利用“穿堂风”原理:当风从城市外围的自然郊野吹来,城市的密集建筑形成阻挡并摩擦使得风速下降,风向会由地面向高处爬升,导致城市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压和风速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内部就形成了一些静风区。
根据这些定义,济南的天然风道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千佛山、植物园——绿地风道
这两处植被茂盛的绿地周围,没有太多环形高层建筑,会让市郊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更容易导入城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绿地风道。城市内的原空气与新鲜空气混合之后,在风压的作用下再导出市区,从而形成城市大气循环的良性运转。由于吹来的是低温空气,在带走雾霾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城市内部的热岛效应,达到“降温”效果。这能减少空调的使用,促进减排并进一步缓解雾霾压城。
旅游路沿途既有绿地风道的功能,也兼具道路风道与山地风道的功能。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北面的经十路。(记者 王宗阳 摄)
旅游路——道路风道、山地风道
这条路沿途既有绿地风道的功能,也兼具道路风道与山地风道的功能。作为道路风道,它沿途高层建筑不多,东西“穿堂风”效果明显。这一点许多在周边买房的市民感觉很明显,这里的空气明显要比北部高楼集中的地方好。而旅游路以南多山,地势比较高。从山上下来的风往北面吹,很少能遇到高层建筑阻挡,南北空气交流很快,山地风道的除霾效果也很明显。
护城河、小清河——河流风道
这些河流能起到通风的作用,但部分河段由于受到附近高层建筑的影响,“吹霾”效果打了折扣。
如今,高楼林立成为城市发展“甜蜜的烦恼”。不少专家建议,城市要多建“绿色风道”。相比规划其他风道,“种花种树”难度还小些。通过在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环城林带。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要强。
禁止在城市风道上建设高层建筑,为城市留好通畅的风廊风道,才能实现“借风”吹霾。(记者 王宗阳 摄)
风道咋建设?
实现“借风除霾”,高楼不能建成“环形”
今年5月11日,大众网记者跟随2015年泉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采访,多地探访找寻导致雾霾天的各种原因。在采访中曾有一位街头市民这样戏言,面对雾霾天与他恨不得拿个“特大号吹风机”把空气中的雾霾全部吹走。如今规划建城市风道,正是希望借城外风吹走成为雾霾。这样做是否可行?
5月17日,大众网记者专访了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桂芹。她之前曾专门做过监测,济南市的雾霾天受燃煤、工业生产与汽车尾气影响较大。以她之前在泉城广场与南部山区跑马岭监测的数据为例,济南灰霾天气大气污染的空间特征呈现出“南部山区好于城区、城区好于城乡接合部”的现象。她说,从理论上讲“城市风道”就是贯穿城市中的一条条通风走廊,通过空气流通把城市中的脏空气带出去来,以此改善大气环境是可行的。
然而大众网记者注意到,现实中济南市的许多城市风道,都被不同程度的“割裂”。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大明显特征就是高楼呈环状“爆发式”发展,挡住了许多城市风道。同样以泉城广场一带为例,附近有护城河、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河水、泉水与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原本对于保持空气质量是有益的,但是泉城广场周边是济南的繁华闹市区,周围高楼林立,导致环形“阻风”。外面的风吹不进来,不仅容易导致雾霾长时间停留,在夏天也会加重热岛效应。
目前,济南市亟需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建设“气候规划”,实现“借风治霾”,高楼不能“环形”发展,是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中国城市风道起步了吗?
多地在尝试,上海规划250米“道路风道”
打城市风道主意的可不光是济南,全国已有不少城市的好做法进入了公众视野。在去年8月份,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构建“新风大系统”规划理念,打造北京新风资源生态示范区》研究报告提出,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打造“风道示范区”,使得从西北地区过来的气流在这里得到净化、降尘、加湿,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据媒体报道,武汉市去年已建成6条“绿色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它使武汉市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了1℃-2℃。这让在夏天同样处在“火炉”中的济南人,可谓羡慕不已。此外,为了确保不被高层建筑影响通风效果,上海浦东新区还专门规划了一条250米宽的道路风道,可以让风完全通透地穿过城区。
不得不承认,在雾霾治理的重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开始青睐利用“城市风道”治霾的方式。近年来,上海、武汉、杭州、广州、南京、贵阳、郑州、西安、合肥、北京等城市纷纷提出规划“城市风道”治理雾霾。比如如杭州计划从钱塘江引风,结合总体规划中的河流、道路、绿地形成的6条生态带,建设城市风道。郑州市通过做环城生态水系建设、两环十七放射绿廊等,开辟风道。南京划定城市“清洁空气廊道”,要在2017年年底前彻底让廊道内排放废气的企业全部退出……
如今,国内诸多城市纷纷谋划建设城市风道。“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是他们规划城市风道的主要原因。
记者手记:
治霾是场持久战,需“标本兼治”
近年来,济南市的大气污染形势比较严峻,频频遭受雾霾天气困扰。在2013年到2014年间,济南数次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这让记者这个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很不习惯地开始“买口罩”。
问题究竟在哪儿?去年10月份,济南市环保局曾专门对空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进行解析。PM2.5来源中,3成左右是“外面飘来的”,而7成左右还是本地污染源所致。其中,燃煤、扬尘、工业生产和机动车是PM2.5的四个主要来源。借“风”做救兵,对改善济南市的空气质量无可厚非。然而治霾是场持久战,需要标本兼治。我们不仅要保障城市通风,更要严格管控扬尘和燃煤污染,同时继续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从削减本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上下大力气。
其实,每个月“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的多少,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中。
网络编辑: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