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PM2.5来源:燃煤扬尘机动车等为四大"元凶"
新华网山东频道11月1日专电(记者王志)近年来,济南市的大气污染形势比较严峻,频频遭受雾霾天气困扰,特别是在每年冬季采暖季,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更令人担忧。济南市环保局10月30日首度对外公布了2010年-2013年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结果。
结果显示,在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占20%-32%,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8%-80%,其中燃煤、扬尘、工业生产和机动车是PM2.5的四个主要来源。
作为毗邻京津冀的山东省济南市,从10月29日起,连续数日笼罩在雾霾天气中,能见度降低影响了交通出行,不少市民外出不得不戴上口罩。据记者了解,2010年以来,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中国环科院和南开大学等科研单位,将科研项目与日常监测相结合,开展PM2.5来源解析研究,取得大量基础数据,并综合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源解析技术方法,得出上述结论。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自动科科长吕波介绍,济南市PM2.5来源中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8%-80%,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为主要来源,分别占27%、24%、18%、15%,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6%。PM2.5主要成分为硫酸盐、地壳物质、有机物、硝酸盐、铵盐等,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2.5%、20.6%、17.1%、12.5%和6.8%。
吕波介绍,济南市PM2.5成分和来源呈现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二次粒子影响大,PM2.5中的硫酸盐、有机物、硝酸盐和铵盐主要由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生成,累计占PM2.5的59%,是重污染情况下PM2.5浓度升高的主导因素;二是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呈多样化,其污染治理需要多种源类协同控制。
专家建议,改善济南市的空气质量,要严格管控扬尘和燃煤污染,同时继续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削减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