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城保护”成热点 明府城商埠区要双城并举
“传承好老城肌理和城市文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老城保护”成为关注的热点。报告中要求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芙蓉街—百花洲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济南市规划部门有关人士称,为了更好地适应济南老城的保护和发展,2014年济南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规划明确了历史城区的范围,要形成保护历史城区古城及商埠区双城并举的历史格局。
明府城片区一期改造去年6月投入使用,在保留原味的同时进行了提升。
保护古城整体风貌
经二路经四路横向连双城
济南市人大代表、历下区区委书记马玉星说,老城肌理通俗来讲就是历史上形成的小街巷和保留下来的建筑。“这就是老城肌理,就是历史的记忆符号。”
“传承好老城肌理和城市文脉,对于济南而言,可以结合济南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理解。”济南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说,通俗地说,城市肌理就是城市的特征,比如城市的形态,质感色彩,路网形态,街区尺度,建筑尺度等都属于城市肌理。
济南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芙蓉街—百花洲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济南1989年完成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已有的名城保护规划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规划内容也有了局限性,缺乏对济南工业遗产、历史村镇等遗产要素的重视。
“2014年9月,济南市政府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该人士说,此版规划确定了历史城区的四至范围:北沿胶济铁路,东至历山路,西至纬十二路,南到经十路。面积共计16.03平方公里。历史城区相较于原有的明府城面积要大很多,比市民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老城区也有所不同。历史城区确定之后将成为法定概念,老城区仅是口头上的称呼,在多数人观念里,老城区是指的老商埠区加明府城片区。
该人士说,根据历史城区的保护,要求形成保护历史城区古城及商埠区双城并举的历史格局,重点保护古城整体风貌及“一园十二坊”商埠区特色小网格街巷风貌片区,保护经二路、经四路横向连接双城的格局特色。
与此同时,要求挖掘济南的历史文化元素,尤其是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这是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历史街巷周边梯次限高
形成视觉走廊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街区肌理,周边建筑要梯次限高,形成视觉走廊。”济南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说,明府城和老商埠区传统街巷两侧要进行视廊控制,即采用人视45度角沿街巷两侧建筑物,后侧建筑呈现退台效果,与传统街巷尺度相协调,不出现突兀的建筑高度。在“一园十二坊”的保护措施中,地块改造更新要延续“小网格”的肌理,保持历史形成的沿街连续立面,控制建筑退线,增加街角广场处理,控制建筑檐口高度。
“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并不是说内部所有的建筑都不能动,而是进行不同保护级别的划分。”该人士说,比如说历史街区内部不能新建、扩建,但相关协调区将进行风貌、高度等的控制。以风貌控制为例,依托历史城区文化特色空间等进行4类风貌控制分区,包括古城传统风貌控制区、商埠区近现代风貌控制区、古城外围风貌协调区和过渡地段色彩协调区等。
对于城市里的优质资源,包括医院、学校等医疗设施和文化设施,二环以内的老城原则上不进行新建和扩建。在济南市整体发展中,优质资源到东部新区和西部新区建设,历史城区内实现人口密度疏解、重点片区总建筑面积只减不增。
老城区进行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济南还将坚持新城老城联动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气息相融合的现代都市。老城区将凸显底蕴,完善功能,开展“城市双修”,促进城市更新。对老城区的建设采取城市双修的方式,既进行生态修复,也进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对城市中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环境的修复;城市修补主要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风貌、改善交通出行、填补基础设施欠账、整治违法建设等工作。
在今年的规划重点工作中,济南市规划局表示要启动城市“双修”,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制定双修工作方案,助力弥补城市欠账。“城市修补”将给“城市病”一个更好的解决路径,让老城更宜居;“生态修复”则将让老城区找回自然之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喻雯 王皇 唐园园 实习生 董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