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字号约三分之一已歇业 仍在经营的多处境艰难
10.09.2015 08:44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芙蓉街深处有家其貌不扬的百年老字号——玉谦旗袍店。不久前的装修使这里干净明亮了不少,但狭窄的店门和局促的空间,仍旧让你无法读出这家小店五代传承的历史中的诸多故事。
因是手工定制,一件普通旗袍需要制作3天左右,耗时最长的一件绣花旗袍,花费了近3个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冲击下,玉谦旗袍店第五代传人于仁谦至今住着租来的房子,但对于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于仁谦心中的梦想一直都在——在普通大学中开设传统服装文化课程、让中国的服装文化像孔子儒家思想一样弘扬世界。 而与这些梦想伴随的现实是,我国拥有的中华老字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万家,减少到目前的1129家。 昔 父辈曾凭手艺誉满泉城 虽然是工作日,9月7日的芙蓉街上仍人流熙攘。玉谦旗袍店内,两位脚蹬拖鞋、手中拿着麻辣串的女士走了进来,伸手抚摸架子上挂着的几件成衣,被于仁谦以暂时有事为由请了出去,言辞中颇有几分不客气。 “旗袍是有灵魂的。”于仁谦说,她们那样是对旗袍、对顾客、对这家百年老店的不尊重。 “门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数百年”,门口的这副对联默默讲述着这家店的历史。自清道光年间,于仁谦的祖上就开始与服装制作打交道。至同治年间,先辈专门对外承接中式服装定制的店铺正式形成并逐渐小有名气。彼时的芙蓉街是文人雅士的所在,各店铺出售的大多是乐器、文房四宝等。芙蓉街80号这处两层小楼,之前是章丘同乡会的一个客栈,给进城赶考的文人们提供住宿。于仁谦的先辈将店铺选址这里,至今已150年左右。 20世纪30年代,宋氏三姐妹发起了“新女性运动”,越来越多的济南女性穿上旗袍,其风行程度不亚于今日的长靴、黑丝。单是芙蓉街上制作服装的店铺就有十多家,于仁谦的父亲于成章以便服和旗袍制作誉满泉城。 1958年,于仁谦出生时,父母已年近50岁。作为父母最小的儿子,于仁谦六七岁起便跟着父亲打下手。改革开放后,芙蓉街上做旗袍的只剩下玉谦旗袍店一家。父亲年事已高,便将技艺传授给他。而在此之前,上山下乡后回城的于仁谦曾进入济南市第三服装厂,随后参加了第一届中国服装文化函授中心的课程,学习日本服装文化及其与中国的渊源。这一经历对于仁谦帮助很大,父亲正式将店铺交给他,改店铺字号“玉诚”为“玉谦”,老于家旗袍制作技艺传承进入第五代。 今 在狭小空间里勉力维持 “祖辈传下来的诀窍就是不一样。”于仁谦说,相比千人一面的工业化批量制作,手工制作的优势显而易见,每件衣服需要测量40多个尺寸,“做好之后就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其他任何人都穿不出那种味儿”。 然而,从经营角度来讲,这一优势带来了巨大的劣势。手工制作的镶边、滚边、嵌边、岩条、盘扣、贴花、绣花、手绘八大制作工艺都讲究慢工出细活,一件最普通的旗袍,需要制作3天左右,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件,于仁谦和三四个助手忙活了近3个月。 3个月的时间,别的服装厂能生产多少件衣服?在赚钱和对祖辈传承技艺的坚持之间,于仁谦选择了后者。至今,他和家人仍租住在后宰门一处40多年的老楼中。店铺的房屋是自己家的,但28平方米的面积,摆放样品和成衣后就没有了制作空间,于仁谦只能在芙蓉街北面又租了一间工作间,十几平方米大小,勉强容下他和助手们转身。 兴 经二路上曾云集上百家“名店” 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淹没了很多凝聚祖辈智慧的精巧技艺。近年来,传统技艺的传承成为年近花甲的于仁谦不断思考的问题。 始创于1940年前后的永盛东帽庄当时距离玉谦旗袍店不远,产品一度畅销全国,先后在普利街、估依市街、篦子街等处开分号;还有曾盛极一时的大成永鞋庄,一度使民间产生了“身穿大有绸,脚蹬大成永”的说法;王府池子旁边的汇泉楼,是正宗鲁菜发源地之一……于仁谦一一细数曾与玉谦旗袍店“并驾齐驱”的老字号们。这些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如今安在,却已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 曾经的经二路上,一度汇集了大量的济南老字号。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济南在毗邻火车站的经二路开辟商埠,周边区域很快成了商贾云集、人流不断的繁华地带。 20多年后,济南商埠区进入鼎盛时代,经二路上几百米的距离内分布着上百家招牌响当当的店铺。瑞蚨祥的童叟无欺、宏济堂的货真价实、精益眼镜店的精益求精至今还为老济南人津津乐道。 和经二路类似,普利街也是济南老字号的集中地。济南开埠之后,作为连接老城与商埠区的重要通道,小街柴家巷很快吸引了大批有远见的工商业户入驻,其中不乏赞玉堂、老茂生、鸿祥永等老字号。柴家巷一时寸土寸金,并很合时宜地改了个颇有寓意的名字——普利街。 衰 寻找十几年难觅满意传承人 商海沉浮,风云际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东部地区各大型购物中心兴起,老商埠开始走下坡路。短短几年,多家店铺相继停业。 由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年编写的《济南老字号》一书中,收录了济南老字号企业41家,加上部分遗漏者,我市当时拥有老字号品牌约50家。然而,到今天,除了少数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激发了企业活力,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外,约三分之一已歇业,仍在经营的老字号大部分处境艰难,困难重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发展壮大的为数不多。 放眼全国的中华老字号,统计数据显示,做得好的、正常经营的和经营不善勉强维持的企业大约各占三分之一。中华老字号的评定要求是“年限必须超过50年(含50年)”。如果将年岁更加久远的老字号统计进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失传者,更是不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约拥有与玉谦旗袍店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华老字号”1.6万家。1991年原国内贸易部的老牌企业认定中,有1600余家老牌企业被授牌。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共有1129家。 于仁谦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寻找传承人,但直到现在都没有遇到满意的。“社会太浮躁,人都急功近利”,于仁谦担心,如果不能“遇上明白人”,以后的玉谦旗袍店,还会不会坚持精益求精而不求赚钱。 难 没领到过一分钱扶持 关于老字号面临的发展瓶颈,山东大学2011年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不少老字号之所以消亡,与品牌形象老化、缺乏创新能力直接相关。有的老字号企业虽经营情况尚可,但因产权保护不力,影响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在众多老字号企业中,有许多因为没有注册商标而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的甚至连一直使用的商标都被抢注。 而在于仁谦看来,政策不给力是老字号保护和发展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6年,济南市已将老字号的振兴和发展列入了发展规划中,政府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符合规划要求的老字号重建和改造项目进行资金扶持,为老字号振兴提供机遇。2008年,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14个部门曾发文,要求各地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 2014年,玉谦旗袍店成为省级百年非遗老店,据说会有部分扶持资金,然而至今他一分钱都没有领到手。除此之外,作为济南历史最悠久的现存老字号之一,他没有享受过任何资金扶助。 于仁谦心中想的原本都是“大事”。据其考察了解,国外对中国传统服装的感兴趣程度远超人们想象,看到孔子学院推广到全球120多个国家,他想到,能不能借鉴这种方式推广中国的古典服装文化,“既能弘扬文化,又能赚得外汇”;关于人们对传统服装文化的陌生,他想到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进入普通高校课堂。 然而面对现状,于仁谦叹了口气:“马上60岁的人了,还有多少时间?”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10.09.2015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