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范儿:济南八景花样济南别样景

02.12.2015  13:58

  趵突泉因其水态奇特、水声轰鸣、水质甘洌而闻名遐迩。图片由济南市委外宣办提供

  在这里,泉水涌流,湖光潋滟,南山叠翠,烟霞出岫,千般奇景,万种柔情;在这里,荷摇柳摆,鸥翔鹭飞,香飘花圃,流翠飞红,风韵缭绕,让人流连。济南是一个采天地间灵秀之气,孕育诗情画意的地方。形成于元代的“历下八景”不知迷醉了多少文人雅士,惊动了几许墨客骚人。

  “济南八景”又称历下八景、历城八景。最早记载“济南八景”的是成书于崇祯六年的《历乘》:“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足见“济南八景”在明代时就已历经久远。稍后的《历城县志》则分别标出了“八景”之名,并在卷首刊出八景图八页,这八景是:锦屏春晓、趵突腾空、佛山赏菊、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白云雪霁、历下秋风。

  “济南八景”又称历下八景、历城八景。最早记载“济南八景”的是成书于崇祯六年的《历乘》:“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足见“济南八景”在明代时就已历经久远。稍后的《历城县志》则分别标出了“八景”之名,并在卷首刊出八景图八页,这八景是:锦屏春晓、趵突腾空、佛山赏菊、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白云雪霁、历下秋风。从济南八景出发,不仅能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还能看到这座城市的未来;不仅能了解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也能探知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不仅能发现这座城市的内秀,更能创造这座城市的文明。

   锦屏春晓:一幅丹青在望中

  面对济南龙洞云气飕飕的洞口,你或许一下子就会想到“芝麻开门”的秘诀。当然了,这洞没有门扇,也没有财宝藏匿其中,你说不说“芝麻开门”都没关系,只是因为这句话,很符合许多游客对洞里乾坤的某种期待罢了。

  张养浩就对龙洞有着某种期待。七百多年前他曾对龙洞做过一次探险旅游。他带着几个人,点上蜡烛,在一个十几岁瘦小孩子向导的带领下,进了山洞。刚进洞口,张养浩一行还能“高阔可步”,没走几步,洞穴变窄,极为难行,只好“全体覆地蛇进焉”。爬着爬着,蜡烛灭了,张养浩们想退回,却“身不容”,往前行,则“前愈陋”。一代名士竟也“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能出矣!”几经折腾,终于到了洞口,张养浩才“极力奋身”,“脱然以出”。待大家都出洞口后,一行人竟“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张养浩历险的西龙洞,在济南东南部的禹登山上。禹登山不光洞险,山奇,其景色也绝。这里奇峰叠嶂,谷涧深邃,草木繁茂,古树凌云,景色奇绝。独秀峰在层峰复岭的环抱之中,崖壁陡峭,巉岩横陈,柏森苔绿,野卉芳菲。每逢三春季节,暖风初布,桃花迷径,杏李芬芳,山鸟引吭,此时旭日东升,照在独秀峰高80米的锦屏岩上,只见丹碧点缀,绚若锦屏,因此“锦屏春晓”被列为“历下八景”之一。

  “锦屏春晓”虽为历下八景之首,但龙洞一带特有的景色,不独在春日。譬如,这里自古就有“佛峪夏清”的赞语,说这里是“临桥濯清飔,汲井漱寒玉”的避暑胜境;再如,清人王闿运笔下的龙洞是隆冬时节:“绝壁风岌岌,寒岩石晶晶”,“苍藓俟春润,蒸色傥愈明”。不过,龙洞秋色更是一幅绝妙无伦的大画,观之大有“但知山为景中之画,顿忘我为画中人”的陶醉感。

  秋日龙洞,霜林尽染,清赏幽独,历来是人们赏秋的好去处。清人李湘在这里赏秋后,不由慨叹:“当秋此境界,不佛也神仙!”可见龙洞不仅“春晓”宜人,秋老之后,依然动人心弦。

   趵突腾空:雪涛翻涌声若雷

  湿漉漉、水灵灵的济南就是从趵突泉三股水里冒出来的。趵突泉不但古老,还因其水态奇特、水声轰鸣、水质甘洌而闻名遐迩。

  “趵突腾空”作为济南的奇妙景观之一,具有可观、可闻、可品、可触的八景文化特点。眼可观其水势,耳可闻其水声,口可品其水味,手可触其水泠,诚可谓“趵突腾空”一景四“奇”。

  《水经注》的“泉源上奋”,郝植恭《济南七十二泉记》的“三窟并发,浪花高数尺,跳跃唐突”,以及怀应聘的“其水自三穴中涌出,各高二三尺,怒起跃突,如三柱鼎立,并势争高,不肯相下,喷珠飞沫,又如冰雪错杂,自相斗击”等,都是从泉水涌出的高度着墨,写三股水喷涌而出,水柱高达数尺的阔大景象的。

  更多的古人诗文,却是从其喷涌之巨大水响来描绘趵突泉的。譬如,赵孟頫的“波涛声震大明湖”、张养浩的“四时尝吼半空雷”,都是描写泉水喷涌声如响雷,而且四时不消,甚至大到能震动明湖,摇撼五岳。这些话显然带有夸张成分,但是过去由于市声远无现在嘈杂,尤其是月夜人静时,听趵突哗哗作响,确实能让人体味到“声闻百里雷,光艳三堆雪”的意境!

  “水味极清”,是趵突泉又一奇。杨泽闿曾写道:“此泉味美不具论,形色独与他泉殊”,就已发现趵突泉水的口感、形态、声貌都是其他泉水所不能比拟的。王培荀《乡园忆旧录》也记载了乾隆皇帝换饮趵突泉水的故事:“纯皇帝南巡,一路饮玉泉水,至此换趵突泉水”,并且还“携之而南”,在南巡途中继续饮用。所以,用趵突泉水泡茶饮用,成了士人一大快事。

   佛山赏菊:丹树黄花最宜秋

  秋日赏菊、探菊、采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崇尚的时令习俗。

  历下八景中的“佛山赏菊”,说的是济南南郊佛慧山一带秋日黄花遍地盛开、菊香弥漫山间的一种美妙景观。佛慧山,又名大佛山,俗名也称橛子山、大佛头。该山在千佛山东南不远处,原与千佛山沟涧相连,明崇祯六年(1633)《历乘·舆地》介绍此山说:“大佛山……上有文笔峰,下有甘露泉,八景所谓‘佛山赏菊’者,此也。”随后刊印的《历城县志》也介绍说:“此山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由于佛慧山北侧有朱龙涧、百尺涧等涧谷,涧谷中黄菊遍布、红叶点缀,明人刘敕在把历下八景“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时,还把“佛山赏菊”改为“幽涧黄花”。一景二名,为历下八景文化留下了一段佳话。

  佛山赏菊,实际上赏的是一种叫做野菊的菊花,这种菊花多盛长于崖畔壑间、路边山野。宋代《百菊集谱》曾有诗吟咏野菊,道:“寒郊露蕊繁何小,瘦地霜枝细且长。境僻人稀谁与采,马蹄赢得践余香。”秋日佛山赏菊,或曰来此观赏“幽涧黄花”,是过去济南人的一件盛事。赏菊的时间是在每年九月九重阳节前后,赏菊的地点是在佛慧山,或叫大佛头,这已有前人之诗为证:“千佛山东佛慧山,秋来黄菊遍岩间。泉名甘露茶堪品,多少游人探菊还。”刘敕在《历乘》中也特意记述:“幽涧黄花,城之南大佛山,独冠诸山之上”,“丹树黄花,最宜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