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首个县级党支部诞生于地窖中
95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济南这片革命热土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谱写了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如今,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蹄疾步稳,在建党95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为了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本报于“七一”期间推出“党旗耀泉城”专栏,踏着先辈足迹重访济南的红色故事,挖掘“建设现代泉城”的先锋模范。“党旗耀泉城”专栏共分“红色记忆”“时代先锋”“党员之家”三部分,全面反映各个历史阶段共产党人的优秀事迹,展示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济南的红色足迹,通过泛黄的照片、珍贵的史料、斑驳的文物,挖掘相关故事、人物,让革命的火种经久不息。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有活动的六座城市之一,济南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让我们走进济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诞生地长清区阎楼村,看看先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战斗不屈,为济南带来革命火种,带动齐鲁大地呈现蓬勃燎原之势。
农家地窖隐藏着革命的火种
阎楼村位于长清县城西南,村子不大,也不太好找,记者一路打听,“在220国道路东,你能看到一个空中渡槽,渡槽那边就是阎楼。”热心的路人不断给出方向。
到村子了,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村落,房子都是石头房,有的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村民正在忙着麦收,村子周围的麦子已收割过半。
一进村,记者就见到了阎楼村村支书杜玉海。杜玉海带着记者来到一个被村民视为“圣地”的地方。村子中央,有一个600平方米的小广场,西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济南市第一个县级党支部诞生地”字样,广场西侧就是诞生地小院子。
在院子古朴的大门上,悬挂着“长清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杜玉海打开院子大门,一种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院子有三间正房,两间东偏房,这些房子还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正房门口东侧盖着一块板子,正当记者纳闷时,杜玉海拿起板子,一个地窖口露了出来。
“别看这个地窖不起眼,长清县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座地窖中成立的。”记者下到地窖中,与外面的闷热相比,地窖里非常清凉。
地窖呈穹窿型,入口很小,顶和四壁都是石头砌成的,面积大约7平方米,最高处有2米。窖顶上还垂有几根铁条,下端弯成圆圈,是挂东西用的,南面和北面石壁上各有一个方形石孔,据说是放油灯的地方。身处地窖,记者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革命者忙碌的身影。
就是这么一座不起眼地窖,孕育了长清区乃至济南市革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党的机构,具有重要的革命里程碑意义,也让人不由得对革命先辈充满了由衷敬意。
魏晋广场
对烈士的永恒记忆
从地窖出来,来到旁边的北侧正房里,《济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长清县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展览映入眼帘,该展览常年展出,图文并茂,讲述了临时党支部成立的背景和历史,以及万晓塘、魏金三、冯乐进、夏页文、袁振等长清县级党支部成员的英雄事迹。
记者了解到,这个院子是魏金三家的。魏金三生于1913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无力供他继续升学,便在长清县匡李庄小学任教,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1936年初,魏金三与另一位教员韩丹桂考入济南警察学校。在校期间,接触到许多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1937年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