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任城区为完成创卫考核 公务员扫大街
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抓着抹布,胳膊上别着红袖章,7月下旬开始,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这个特殊的群体很是显眼。他们不是环卫工人,而是来自任城区的基层机关干部和公务员。
这群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称,创卫)而上街扫地的公职人员迅速走红,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表示,公务员不为纳税人行方便,却搞政绩工程,有“不务正业”之嫌,有网友感慨,如果以后公务员上街扫地形成制度,真不愁城市不干净,但是平时去哪儿了?
现象
公开报道中,济宁市任城区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发动了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进入临战备考状态”。而公务员“扫街”,正是动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记者从济宁市获得的官方回应中称,“2013年起,济宁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五城同创’的战略部署并积极推进”。
据济宁市委宣传部介绍,“基层机关干部和公务员在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各类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和重点战役性任务也普遍参与,比如精准扶贫、干部驻村联户、防汛抗洪,也比如需要广泛动员的创卫工作等等。”
记者在多地调查了解到,其实,在“创卫”过程中,“动员式”“运动式”的做法并不罕见,甚至成了各地通行做法。
在山西省某县创建卫生城市过程中,县委书记强调,这是一个集体行为,是全县人民一起努力争光添彩的事,“集中精力,打好创卫攻坚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县委领导班子到普通百姓全部被动员起来,并且设立了严格的惩罚奖励措施,专门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成立“爱卫办”。在创卫过程中,政策、资金等优先爱卫办,爱卫办还有权从其他部门临时借调人手,由县里纪委书记担当总指挥,其他部门都规定有责任人。
在南方某贫困县,虽然没有创卫运动,但县委书记规定每个礼拜三是全民打扫日,公务员带头上街打扫卫生,并且检查所有公共卫生是否到位,这个决定也被该领导认为是“得意之作”。而基层公务员则“积极响应号召”,就算本职工作没有做,也要上街扫大街。
原因
“创卫”与政绩、财政分配挂钩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目前在评价官员政绩的指标中,除了看GDP等经济数据外,还很看重诸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获得这些‘城市名片’是官员职务升迁很重要的砝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
汪玉凯说,这些称号实际是国务院各部委设立的,各部委为了强化工作执行落实会设立一些工作指标评价体系,虽然国务院曾强调应减少不必要的考核评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为了评奖而去工作”的现象。
专家表示,正是功利化的参与评优使各类城市创建出现“一阵风”的现象:一评比就一阵动员,过去之后就恢复常态。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除了各种城市荣誉创建,所谓双拥城市、百强县、经济发展先进市县的称号,一方面可以体现地方官员工作成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串联”获得上级部门为了专门的创建活动拨出的特定财政资金,所以才会出现地方官员动用行政资源采取层层下压的方式。
专家认为,全民动员的做法需要反思,动不动就上下动员,为了种种目标化的工作分片到户、承包到人,也是一种变味的资源浪费。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