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投资审计结硕果
去年,济宁市审计局结合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不断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创新审计内容和方式方法,积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全年审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77个,审减工程造价20514万元,有效地节约了政府资金,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为区域经济加速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重点突出,切实推进稳增长政策落实。该局始终把涉及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大局,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作为投资审计的重点,围绕国家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对“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情况、重大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情况、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跟踪审计,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各类投资审计报告、信息和审计专报39篇,对审计成果立足宏观层面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和反映了一些政策、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推动了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投资审计新思路。该局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择优选拔了13家社会中介机构,按建筑(含安装)、市政、园林、公路、水利等5个专业重新组建了社会中介库。把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向重大公共工程审计过渡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投资主体多元化、PPP模式等各类政策的解读,在不同时点、不同环节开展跟踪审计的同时,注重审计视角的转变和审计思维的拓展,尝试从预算执行、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经济责任等不同视角开展政府投资审计。适时调整不同类别项目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将工作重点由资金审计逐步发展为资金、权力、责任审计并重。
三、加强培训,夯实投资审计持续发展的基础。该局高度重视投资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促进了投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选派113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了为期8天的培训,使投资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开展投资审计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全面学习了近年来我省投资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提升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