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起跑 8市约50处遗产点

11.12.2015  11:41

原标题: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起跑 8市约50处遗产点

近日,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申遗工作将涉及到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8个地市。包括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牟氏庄园、成山头遗址等在内的众多山东沿海文化遗存将集体“打包”申遗。对此,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是对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山东的文物讲好中国的故事。 记者窦昊

山东省申遗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座谈会上,季缃绮表示,山东地处“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交汇处,自古是桑蚕丝绸的主产地,“齐纨鲁缟”闻名遐迩,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货源地,也是古代北方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在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2014年6月,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是继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后,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又一项重大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工程。在此之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先后两次将“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今年3月又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组织沿线各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申报辖区内遗产点。“‘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申遗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目前我省在这一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季缃绮说,“尤其是山东海上遗产点内涵丰厚,还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例如考古调查研究、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遗产监测等各项工作。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山东拥有3345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近海海域面积15.96万平方公里,与全省内陆面积相当。同时,山东自古就是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沿线文物遗存众多。特别是与日、韩的交流频繁。“海上航运历史的发展,在山东的陆海域内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考古发现证明,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文化交流早在史前时期就开始了,庙岛群岛更是中日韩文化最先交流的纽带。水稻就是由山东传到日本的。”谢治秀说,“齐桓公时就已经与朝鲜有了商业往来,琅琊港是重要的南北航路中枢港。”到了汉武帝时期,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朝鲜半岛通往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唐宋时,登州是北方最大港口。清代虽实行海禁,但烟台、金口、青岛仍是海上贸易和南北贸易中心。

目前,根据初步文物调查发现,山东沿海有大量的古代港口、码头、航标、沉船、古建筑等文物点,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重要遗产点约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2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