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粮仓:十三五末水产千万吨

22.08.2016  16:37

到2020年,将山东打造成全国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科技创新先导区、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强。这是我省日前出台的《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总目标。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对《规划》进行了专项解读。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省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0公斤,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基本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渔业产业集聚区,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冷链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取得显著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渔业科技创新高地,科技创新能力贡献率70%以上;资源枯竭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重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

据介绍,“海上粮仓”是指依托丰富的海洋及内陆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设施装备,通过人工养殖、增殖、捕捞及后续加工、贸易等行为,将内陆水域、近海、深海、远海和可利用国际公海开发建设成为能够持续高效提供水产食物的“粮仓”,实现种粮于海、产粮于海、存粮于海。

根据水域自然禀赋、渔业产业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我省将按照生态优先、海陆统筹、连片立体、持续利用的原则,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打造“三带三区、一极一网”发展空间布局。“三带”,即离岸自然发展带、近岸融合发展带、岸基综合发展带。“三区”,即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东北部、山东半岛南部三个近海渔业发展区。“一极”,即远洋渔业发展极。“一网”,即内陆淡水渔业发展网。

同时,以建设现代渔业园区、海洋牧场、远洋渔业、水产品冷链物流、休闲垂钓基地五大工程为核心,有序推进实施24项重点工程,其中产业发展类14项,支撑保障类10项。

24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66.39亿元,其中,产业发展类总投资约234.52亿元,支撑保障类总投资约131.87亿元。”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说。

根据《规划》,到2020年,按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计,直接经济效益可达2300亿元,带动水产品加工、贮藏、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增加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近30000元。

2015年,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争取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基金规模3.2亿元,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出资8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印发了《“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项目认定管理办法》,公布了2016年第一批“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项目名单;利用“海上粮仓”建设发展资金,安排增殖放流各类苗种41.75亿单位,海洋牧场建设项目12个,现代渔业园区10个,遗传育种中心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远洋渔业基地1个,建设渔港消防船3艘、维修渔港消防设施10处。

山东好当家集团的田园型海洋牧场、水产品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被列入第一批“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项目名单。“龙头企业更需要政策扶持,才能真正做到拉长产业链条。”好当家集团副总经理孙永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对水产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利好,可起到行业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