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十大工程”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青岛西海岸新区强抓战略机遇,坚持以工程的方法破解难题,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全力推进新旧动力转换,并利用3年时间聚力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引领区。
一是存量变革工程。 组建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等产业联盟,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六大支柱产业,推动航运物流向高端物流业态转型,船舶海工向特种船舶、深远海装备转型,家电电子向电子核心产业转型,汽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机械装备向智能装备制造转型,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二是增量崛起工程。 重点培育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国际会展等新兴产业,打造生态型、智能型、服务型、融合型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特色壮大工程。 着力发展港口贸易、海洋生物、军民融合、影视文化、跨境电商、高新农业等特色产业,彰显特色优势。同时打造特色载体,拓展提升12个特色小镇品质,在城区节点规划建设智慧、健康、电竞、文化等一批产业小镇。
四是品牌创建工程。 加大“瑯琊榜”系列品牌推广力度,实施明星企业培育工程,培育100家明星企业,打响“品牌西海岸?品味新琅琊”区域名片,推进质量立区、标准强区、品牌兴区。
五是创新驱动工程。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等10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0个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00项重大技术,培育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金融、股权期权激励等改革试点,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六是开放带动工程 。 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前湾港区与董家口港区联动发展、向枢纽港转型,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依托青岛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中德生态园等开放园区,复制国家自贸试验区经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影视、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等 。
七是人才支撑工程。 实行一个院所、一套班子,全力引进建设中科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院、哈工程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和10个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科研院所;加快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引智示范区建设,创新建设国际海洋人才港,加快引进顶尖、领军和紧缺人才等。
八是园区引领工程。 充分发挥十大功能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主力军、主战场作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建设转型区、打造国家级智能化园区,保税港区着力建设国际化的物流中心、自贸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建成东方影都、打造中国数都,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黄金海岸、啤酒新城,海洋高新区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园、打造中央活力区,交通商务区建设融综合交通、高端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形成带动新区西部发展的新引擎等。
九是项目落地工程。 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健全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投产“三集中”推进机制,实施项目滚动推进计划,着力引进颠覆性、引领性、功能性和拉动性项目,突出抓好27个百亿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青连铁路、第二条海底隧道、5条轨道交通项目等10余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十是软实力提升工程。 全面对标国际化,加快推进现代化,实施以文化引领力为核心的城市软实力提升行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活力之城、品质之城、绿色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健全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等。
对“十大工程”,青岛西海岸新区实行“项目经理制”,每个工程均由区级干部挂帅,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分工落实,为推进工程实施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