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农民"的有机树莓农场

14.01.2015  17:57

  “对我来说,树莓就像是我的孩子,有什么性格,遇到过什么事,我全都知道。”黄远超站在一望无际的树莓种植园里自信地说。

  眼前这个近50岁的农民,戴着眼镜,穿着西服,看上去更像个学者,实则是个成功的商人。多年前,移民加拿大之后,他又放弃加拿大国籍返回湖北老家,拿半辈子的积蓄投入农业,种植村里几乎无人知晓的树莓,很多人对这个海归“农民”表示不解,认为他傻。但黄远超说,搞农业产业,没个傻劲,就干不成事。

  正是凭着这种“傻劲”,黄远超在从来没有种植过树莓的江汉平原上,从2007年的4亩地开始,精心试点筛选树莓品种,逐步扩大建成200亩试验基地,再通过建设农田基础,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尽管真金白银换黄土,一投六七年,到2013年仍不见成效,但黄远超依旧坚持不懈。

  谈起苦涩的种植经历,黄远超诙谐地说:“一路走来确实不平顺,但也是笑话不断,刚种树莓时,苗刚栽好,农户就猛施肥,最初长得很好,不久便死了,这不就像‘揠苗助长’嘛?”

  他还说,有次还全军覆没了。2009年,200亩红树莓试验基地,栽下了20万株树苗,眼看着就要结果了,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却让所有树莓都“泡汤”了,损失惨重。

  即使困难重重,挫折不断,黄远超依旧不改初心,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种植基地的各项设施。

  “刚回来时,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刚毕业的年轻博士,但这些年艰辛的创业,他长了不少白头发。”黄远超家人心疼地说。

  也许只有站到树莓园,看到树莓成片,农户在园里采摘修枝,才能明白老黄的“初心”何在,傻劲何在。

  农户们说,把土地流转给黄远超,能每年按每亩600斤中晚稻的收购价得到租金,还能在种植园里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

  上世纪90年代从部委下海创业,日进斗金的黄远超也曾迷失过。去国外的他也总在追寻着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家乡。”黄远超若有所思地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这些年,苦日子、富日子都过过,勤劳致富是永恒不变的发展之路。

  历经8年,投资近7000万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黄远超打造出了一个大健康树莓全产业链,包括树莓鲜果、树莓汁、树莓茶、树莓含片等几条生产线,对树莓可谓“吃干榨尽”,极大地提升了产值。

  尽管树莓种植困难不断,通过有序规划,科技注入,黄远超心里的发展蓝图正在描绘:成片的树莓种植园,既是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将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画,生态发展,旅游助推,将促进传统种植转型发展,迎来农业产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原标题【 海归"农民"的有机树莓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