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数字文化长廊赢得国家“点赞”
11月17日,全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2015年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山东威海召开。省图书馆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公安部边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山东省文化厅、省公安边防总队密切合作,深入实施“万里海疆·万里书香”数字文化长廊工程,积极探索公共数字文化在沿海地区的建设与服务方式,初步形成了“双线立体”的建设和服务新模式。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评价说,山东省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省,积极探索并形成富有海疆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为沿海地区基层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数字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优秀数字文化资源送进千家万户,受到海疆群众和官兵的欢迎。这是我省又一个文化项目获得国家“点赞”。
“双线”建设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别小看了“最后一公里”。这最后的一小段距离如果打通不了,再多的投入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用句大白话来说,就是建得再多也是白废。正是为了让“万里海疆·万里书香”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建设能够发挥实效,我省积极探索“双线”建设模式。
在威海,来自全国的与会代表实地观摩调研了荣成大庄许家、恒茂集团、石岛渔港、刘公岛等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数字文化驿站建设与服务情况。他们实实在在地了解到“双线”建设的难度,也同时感受到了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后的好效果。
冯庆东介绍说,我省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的“双线”建设模式,是指文化部门和公安边防部门在设施、队伍、资源、活动等方面共建共享,形成了“文化共享线”和“公安边防线”两条海疆数字文化服务线路。“‘双线’建设模式以文化系统建设的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公安边防系统的边防书屋、警营网吧为基础,通过合作共建方式开展深入协作,统一挂牌共建示范点和数字文化驿站212个,共享海疆数字文化长廊服务资源。两条线路目标一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中,在文化共享线建设方面,在全省海疆街道、乡镇、海岛,已建成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增配备了数字渔家乐、移动数字加油站、摄像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平板电脑等设备,新建成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41个。在海疆企业、渔港等数字文化服务盲区,建设数字文化驿站126个。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打造了“海疆数字文化长廊服务平台”,安装到每一个示范点和数字文化驿站,并实现一站式导航,为沿海地区群众和官兵提供随时随地的数字文化服务。
公安边防线建设则聚焦部队官兵和沿海渔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把文化工作向岛屿、渔船、渔民延伸。目前,全省公安边防部门已在开放口岸、边防辖区等数字文化服务盲区,新建设45个数字文化驿站,利用这些驿站开办了“海疆书香大讲堂”和“海疆书香广播站”等,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政策宣讲等。
“立体化”服务模式不留盲点
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弱点和盲点较多,差异化显著。我省文化和边防部门立足实际,确定以偏远海岛、渔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填补海疆文化服务差异化显著、需求多样、场合复杂的弱点。以海上流动服务为重点,填补海疆文化服务的盲点。由此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与管理。
冯庆东介绍说,首先是服务内容立体化。在海疆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发现,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都有各自特有的受众群体,传统媒体资源包括图书报刊等,满足了群众特别是老年、妇女等人群的一般阅读需求。云端视频4万部,海疆专题视频1.1万部,数字渔家乐等终端视频9948部、音频10276部、电子书13471册,深受年轻人群的喜爱。“为此,我们以数字资源为主,两者兼顾,实现了服务资源的立体化提供,使得渔民和官兵不管是在书屋还是在海上,不管是在警营还是在巡逻,都可以随时接收。同时,我们还通过‘悦享’资源共享平台征集来自群众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资源途径,提升服务资源的立体化。”
服务范围也实现了立体化。通过完善的分众服务机制实现了对沿海居民、海岛渔民、边防官兵、外来游客等服务对象的全面覆盖。通过建设服务场所,逐步形成了海疆数字文化服务的社区模式、海岛模式、渔港模式、警营模式、企业模式、景区模式、海上模式等。冯庆东说:“海上模式特色最为显著。工作在广阔海域的渔船、客货轮船、石油平台以及海军舰船、海警船、海监船、渔政船等流动性强的地方,网络不通,是海疆文化服务的盲点。我们采取了送书刊上船、送便携式服务设备上船的方式,尤其是创新开发应用了便携式移动wifi服务器,即数字渔家乐,其内置的存储硬盘可容纳2000部视频节目,1万部有声电子书,5000余种文本电子书刊,即便是没有互联网的茫茫大海,也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PAD等便携设备在线访问这些资源。”
据介绍,目前,首批200余个数字渔家乐已经发放到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的各大中心渔港,实现了服务范围的立体化,最大限度地覆盖广大群众和官兵。
打造“互联网+”时代服务样本
冯庆东介绍,海疆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从服务理念、服务资源到服务方式,都是一项全新的服务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设置了海上便携式服务设备,使海疆数字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为工程的不断深入提供了强大活力。”
2013年,山东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暨“万里海疆 万里书香”工程建设在刘公岛边防派出所正式启动。按照先试点、再推广、再提升的实施步骤,我省扎实推进,如今,建设成果成为国家“样板”。
技术创新是重要支撑。比如我省开发的具有wifi无线网络覆盖周边区域、内置海量资源的“数字渔家乐”,技术先进,使用方便。在资源传输方面,建立了省级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海疆数字文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在资源更新和分发上,实现了联网自动更新、按需手动更新,资源点播和利用记录自动上传,资源与服务的互动与需求反馈,由此实现了对服务资源的交互式立体化管理。
此外,在资源服务终端上,初步建立起全媒体终端服务体系,包括面向个人媒体终端的手机图书馆APP、微信,以数字渔家乐为代表的个人移动终端服务器,以共享一体机、电子借阅机为代表的智能媒体终端,以“警营网吧”、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以文化网络电视、数字电影放映机、广场大屏为代表的众媒体终端。这些终端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部署,实现了资源传输的立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