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动员大会召开
5月2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动员大会,贯彻落实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推动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这也标志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启动。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文涛在批示中指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对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推进“六城联创”,为建设海绵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抓好用好济南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市的难得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转变观念、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努力把济南打造成为我国同类地区海绵城市的优秀典范。要把海绵城市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把济南独特的泉水资源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把特色亮点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以泉引才、以泉聚财,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杨鲁豫在讲话中指出,去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共同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我市在全国130多个申报城市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16个试点城市之一。这是国家和省对济南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济南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也是对我市的极大鞭策。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杨鲁豫强调,要创新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能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是城市建设理念的创新,是一次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重大转变的探索和实践,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准确把握济南地形、水文等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济南坡地与平原复合型城市特点,合理确定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布局工程项目。要用缜密的思维加强系统谋划,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再走“还了旧账、又欠新账”的老路,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放过次要矛盾,既要有硬件设施建设的支撑,还要有软性服务的保障,既要用标准去约束、用执法去监管、用价格去调控,又要用政策去帮扶、用服务去引导、用制度去规范,切实构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新体系。要创新方法。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必须高度重视和综合运用法治、科技、市场等手段,有力推动项目实施。要先行先试。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战略任务,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在研究、探索和实践。我市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敢闯敢试、抢占先机,必须着眼长远、主动作为,广泛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力争在全国试点城市中走在前列。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围绕海绵城市建设,我市确定了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载体,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项目实施方案等意见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加快项目推进。要完善考核监督,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要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将其作为资金拨付和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让群众检验工作成效。
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相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晓刚安排部署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副市长李宽端主持会议,市政府秘书长李华贤出席会议。市政府与海绵城市建设部门单位代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中区政府作了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