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是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落实“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一企一码,每一户企业都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信用代码。截止目前,海阳市已有9000多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赋码,为新登记的2000多户市场主体发放了代码。
二是以年报公示为突破口,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扎实开展“年报改年检”制度改革,坚持做到辖区“存活“企业一律年报公示、一个不落,对失联企业一律核实清楚、做到准确无误,对倒闭企业一律完成注销、及时退出市场,对不年报企业一律列入异常名录、及时公开。去年一年,将未按规定年报的372户企业、2265户个体工商户、9户农民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了公示。同时,对随机抽查发现的43户登记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的企业、抽查不合格的163户个体工商户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
三是以食品药品量化分级为抓手,提高监管效率。对全市74家食品生产企业、418家食品流通经营店、535家餐饮服务单位、321家药品经营(零售)单位进行量化分级,其中A级472户、B级861户、C级15户,并实行“一企一档、一户一档”管理。同时强化典型带动、示范引领,评选出餐饮服务示范街2条、餐饮服务示范食品生产企业4家、食品流通示范经营店62个、餐饮服务示范企业6家。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6年,1家企业荣获国家级、13家企业荣获省级“守合同重信用”荣誉称号。
四是以商标品牌战略为提升,引领信用建设走向深入。本着商标、品牌是资源更是信誉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辖区企业注册商标、发展品牌。采取“覆盖式”摸底、“全员式”动员、“保姆式”服务的工作方法,2015、2016年,引导企业发展商标品牌543件,成功注册了“海阳甜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阳毛衫”集体商标,山东核电制造设备有限公司荣获烟台市长质量奖,碧雪香牌荣获“山东名牌”称号。
五是以执法规范为保障,发挥处罚的倒逼整改作用。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及涉嫌商业贿赂、涉嫌强制消费、限制竞争等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违法违规行为。2015、2016两年,开展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70多次,检查市场主体5万多户,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49件,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开,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一旦违法、处处留名”的监管效果。同时通过中国海阳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各类抽检信息,2016年,公示了食品抽检信息2658批次、药品抽检信息354批次、农资抽检信息214批次、工业产品抽检信息12批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曝光倒逼作用。
二、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一)公众信用意识有待提高。目前,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尚没有形成,社会民众尤其是农村群众普遍缺乏维权意识,当遭遇失信欺骗等权益受损的情况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放弃维权的同时也对失信者不予追究。另外,多数消费者认为维权成本过高,主动放弃维权,而这直接导致了部分经营者“干一锤子买卖”,能骗一把是一把。
(二)配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目前,只有《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合同法》三部法律,规定了诚信守法原则,仅有《刑法》对诈骗等犯罪行为规定处罚,对失信处罚的配套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三)信用监管的技术手段还不完备。随着高科技、尤其是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信用监管逐步走向“大数据”时代。目前,信用信息数据库主要依靠政府购买中介机构服务完成,通常以政府部门行业监管板块为基础构建,普遍规模偏小,信用信息难以完整录入,存在条块分割的“数据烟囱”。
三、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信用”监管机制。尽快明确牵头部门,明确信用信息归集方式,全面归集个人包括日常生活、开设企业、资金运用、交通出行等各个方面的信用信息,构建信用监管大数据,推行痕迹化记录,最终实现个人主体项下的所有行为全部记录、全面归集、高效运用。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民的重信守信意识。通过专题片、案例展示、公益广告等各种手段,在全社会倡树诚信光荣、守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失信惩戒典型案例的宣传,让受害者主动揭发、失信者有所畏惧。建议首先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信用管理,带动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强化技术支撑,走大数据监管之路。信用信息关乎每个人利益,关乎社会安全稳定,单纯依靠技术外包、购买社会中介服务,始终存在风险。而且基层缺乏专项经费,购买存在实际困难。建议从国家层面构建统一的信用监管数据库,分配基层账号,基层只负责信息录入、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