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10.12.2014  09:54

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
              2013年9月以来,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活动,督促企业排查整改大批事故隐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3月以来,省安监局会同省轻工业协会组织开展全省涉氨制冷企业调查研究工作,基本摸清了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生产现状和问题。从省政府安委会督查、各市政府安委会监督检查和全省涉氨制冷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省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改,人员密集场所氨直接蒸发制冷和快速冻结装置隔离问题较为突出;许多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锈蚀严重,厂址规划、特种设备、消防设施等方面的手续缺失;多数中小型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对应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或者取缔关闭的企业执法不到位等。对这些环节和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涉氨制冷企业(包括冷库,下同)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整改消除液氨使用安全隐患,加快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各类涉氨事故发生,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2013〕6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办〔2014〕10号)和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高度重视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生产工作。我省是农林牧渔业大省,全省农、林、牧和水产品的冷藏(冷冻)及加工企业量大面广,拥有涉氨制冷企业7800多家、冷库9300多个,分布在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和大部分乡镇。多数涉氨制冷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场所人员较多、分布较为集中;一些冷库还设置在城市、乡镇和村庄的人口聚集区;许多涉氨制冷企业没有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缺乏对液氨危险特性的认识和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全省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充分认识液氨的危险特性。氨(液氨、氨气)是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液氨泄漏时迅速气化膨胀,大量泄漏时初期氨蒸汽云团密度高于空气密度,可随风飘移形成大面积的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影响范围远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防火间距,易造成氨气扩散范围内的人员急性中毒和灼伤,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等点火源引起燃烧爆炸。此外,氨与氟、氯等化学品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液氨容器遇高热时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近年来,省内外涉氨制冷企业液氨泄漏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要原因就是事故企业对液氨的危险特性认识不足,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范措施缺失。
              二、进一步深化氨制冷系统重大危险源、重点装置设施和关键环节安全专项治理
              (三)深化重大危险源安全专项治理。所有涉氨制冷企业都要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对本单位的氨制冷系统(单元)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氨制冷系统内存在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10吨的,即构成重大危险源,氨的实际数量不能准确计算的,可依据氨制冷系统的设计数量确定。凡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涉氨制冷企业,都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以下简称40号令),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编制安全评估报告,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个人和社会风险值,及时、逐项将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登记建档。按照40号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安全风险控制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到位。按照40号令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2]44号)要求,将重大危险源档案材料和备案申请表报送所在地县级安监部门备案。
              (四)深化重点装置设施安全专项治理。所有涉氨制冷企业都要对照国家安监总局《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试行)》(管四函〔2013〕28号)要求,依据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规定,认真排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装置设施的安全专项治理:
              1、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分开设置,并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距离;生产区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氨制冷机房等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冷库库房内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液氨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2、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空调系统的,必须整改为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或其他安全的制冷方式。这些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警示(指示)标志、检测报警装置、应急照明和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并保证完好适用。
              3、快速冻结装置(螺旋、平板速冻机等)须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并按规范要求设置事故排风设施。可采取套间开侧门洞等方法,将快速冻结装置与作业人员密集的加工间、包装间等进行有效隔离;也可采取将快速冻结装置的集管等事故易发部件移至车间外、以避开人员密集区,将集管和支管更换为低温下耐冲击性更高的锰钢、不锈钢等材料,在调节站上安装压力表以便控制融霜压力,在室外回气集管上安装安全阀控制超压等安全措施。
              4、氨制冷机房与变配电所或者配电室、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等应当按照《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要求实行防火隔离;机房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爆型事故排风装置和应急照明设施;机房门口的适当位置应安装洗眼器、淋洗器,以及人工启停事故排风机的控制按钮。
              5、大型冷库的氨压缩机贮氨器或者液氨储罐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并按规范设置相应的围堰和事故水池;其他类型冷库有消防给水系统条件的,也应设置水喷淋系统、围堰和事故水池;所有冷库库区及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均应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并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氨制冷系统在有效满足冷藏或者冷冻制冷量需要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和减少液氨的储量。
              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3〕61号)要求进行整改,并确保热氨融霜管道和低压侧压力管道的对接焊接接头100%检测且合格,高压侧压力管道不少于20%检测且合格,角焊缝100%检测且合格。
              7、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或者液氨储罐)上方、快速冻结装置出入口处、速冻设备加工间内等重要部位应规范设置氨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制冷机房控制室和加工间、包装间等生产场所应设置氨泄漏声/光报警装置;氨气浓度检测信号应与事故排风系统、成套冻结装置自动停止运行等实现安全联锁。
              8、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氨制冷机房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至少1套隔离式防护服。
            (五)深化关键环节安全专项治理。一是热氨融霜环节,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热氨融霜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制冷工全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要在融霜前将快速冻结装置内的液氨抽移完毕,在融霜过程中严格控制送氨速率和系统压力;非自动系统进行融霜作业时,快速冻结装置作业间内的作业人员必须事先撤离。二是设备检维修环节,涉氨制冷企业应当参照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有关动火、受限空间、破土、高处、吊装、断路、盲板抽堵、设备检修等危险作业安全规范(AQ-3021~3028)的规定,建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氨制冷系统设备检维修实行作业许可管理。
              三、进一步强化氨制冷装置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六)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涉氨制冷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氨制冷系统,必须由具备制冷工程、压力管道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和安装;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取得相应安装、改造和修理的许可资质,并到当地质监部门办理书面告知手续后,方可实施。
              (七)搬迁改造安全距离不足的涉氨制冷企业。现有企业氨制冷装置设施与周边工厂、村庄等相邻的建(构)筑物和装置设施防火间距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且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八类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定的,企业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实施搬迁或者改造(涉氨制冷企业或者周边工厂、村庄等搬迁,或者氨制冷系统改造为其他制冷剂制冷系统)。
              现有企业氨制冷装置周边安全距离符合要求、但位于城乡人口聚集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搬迁规划,将企业逐步搬迁进入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区域。
              (八)优化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和安装。相关设计单位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针对近几年省内外涉氨制冷企业液氨泄漏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研究制订控制和减少氨制冷系统液氨储量、有效防止液氨泄漏、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设计措施,从设计源头有效控制液氨泄漏危害。大型涉氨制冷企业和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计安装氨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提高制冷工艺自动化控制与安全仪表水平,确保装置安全可靠。
              氨制冷系统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的,涉氨制冷企业要主动与原设计单位或者其他设计单位联系合作,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氨制冷系统的设计改造方案。氨制冷系统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或者没有设计的,涉氨制冷企业要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复核,或者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单位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或者评估,查找工程设计和安装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订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
              (九)淘汰工艺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氨制冷装置设施。涉氨制冷企业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制冷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及时更换超期服役的设备设施,提高制冷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对于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且整改不合格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相关许可证件,并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四、加快提升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涉氨制冷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参照国家安监总局《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试行)》,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档案,并按照法定要求定期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特种设备及氨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等设施。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火灾等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配足配齐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液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十一)加快推进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照新的《安全生产法》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要求,通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各地要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选择一批安全管理规范、技术设备先进的企业,重点扶持培育,率先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示范带动其他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五、深入开展液氨使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十二)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相关从业人员、政府监管部门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所有涉氨制冷企业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制订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实施持续不断的安全培训教育,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抓好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落实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行业负责”的原则,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集中培训、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组织涉氨制冷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和技术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等标准规定,以及特种设备、消防和液氨等相关的安全知识。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和安全专家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涉氨制冷安全应该查什么、怎么查、按什么标准查,保证每县至少有2个涉氨制冷安全监管业务的明白人。
              六、不断加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十三)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全省涉氨制冷企业分别隶属于农业、林业、畜牧业、海洋渔业、轻工、粮食、商务、供销、经信等行业(部门),其生产厂址、厂房及相关设备的安全监管还涉及住房建设(城乡规划)、公安消防、质监、气象、安监等部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遵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3〕32号)和本地区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认真做好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十四)扎实开展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开展对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严格执法、严厉查处。对相关证照不全、停产整顿未验收达标擅自恢复生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氨制冷系统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整改不达标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不健全、安全培训不落实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完成,确保不留安全隐患。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加强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指导和推动涉氨制冷企业贯彻落实本指导意见。各涉氨制冷企业要依据本指导意见,制订实施隐患整改的方案和措施,深入开展液氨泄漏预防与控制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杜绝各类涉氨事故发生。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