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气”环保标准竟比美国还高?
航拍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钻井现场。(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
提起涪陵,大部分人一下子就会想到榨菜,事实上,就在这巴山渝水之间不仅出产这种亿万人喜欢的小菜,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清洁能源——页岩气。
就是在这里,中国迈出了页岩气商业开采的第一步,并用短短三年时间建成了除北美以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更令人惊喜的是,“涪气”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比美国更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走出了一条独具涪陵页岩气特色的绿色开发之路,环保标准甚至比美国还要高。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化主办的“走进新国企——探秘清洁能源之旅”活动,走进了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探访守护青山绿水送“涪气”的现实案例。
“我们处理后的油基钻屑含油率仅为0.3%,而美国是3-5%,可见我们的环保标准更为严格!”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涪陵页岩气公司总经理胡德高在情况介绍时说道,“我们处理后的油基钻屑可以和土壤混合在一起种出榨菜。”
气田开发产生的油基钻屑属于固体废物,不能直接填埋,必须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胡德高坦言,涪陵页岩气公司之所以将标准定的如此之高,并非“不差钱”,而是因为开发区域所处环境不同。美国多是在人口稀少的荒漠戈壁,环境容量大;涪陵页岩气田地处长江、乌江流域,人口相对密集,不仅环境容量小,而且生态更脆弱,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面对中国现实,研发中国技术,制定中国标准,这是“涪陵模式”下的中国经验。
油基岩屑种植榨菜。(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农耕与生产两不误。(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
筚路蓝缕的开发之路
今年3月,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供气突破100亿方。目前日销售页岩气达1600万方,如果按三口之家每天0.5方的用气量,能满足3200万户居民每日用气需求。2015年6月,涪陵-王场输气管道与川气东送管道实现互联互通,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惠及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最远可至上海,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从中受益。
尽管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和2015年的评审认定,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达3806亿方,成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但商业开发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正如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页岩气项目部主任魏志红所说,“通过我们的勘探实践,并不是所有页岩都含有页岩气;进一步说,也不是所有的页岩气都可以商业开发。”
对于世界上页岩气商业开采规模最大的美国,勘探和开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美国的技术并不能完全照搬过来。一是美国的页岩气蕴藏在沉积了2亿年的页岩之中,而涪陵的页岩地层超过了4亿年;二是美国页岩气藏于地下2000米左右,而涪陵地区的则是3000到4000米;三是美国大多处于荒漠戈壁,地势平坦,而涪陵地区处于崇山峻岭之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水珍贵,可供施工的面积非常有限。
“涪陵页岩气的勘探就是我们理论创新的典型代表,我们和美国的本质区别就是,不仅要求‘生成条件’,还强调‘保存条件’”,胡德高介绍说。
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始于2008年,在不断地攻坚克难与创新中,到2012年焦页1HF井试获日产20.3万方的高产工业气流,再到2014年提前进入商业生产,2016年底累计建成产能70亿方,创造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涪陵”速度。
涪陵页岩气田计划2017年底累计建成100亿方产能,相当于建成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1亿棵、近8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同时还能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近10万吨。
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HF井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页岩气开发功勋井”。(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
“中国创造”助推“中国速度”
涪陵页岩气开发的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对装备要求非常高,能取得如此高速的开采成果,全依仗“中国创造”冲锋陷阵。
据涪陵页岩气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汉油田充分发挥产业链长的优势,会同石油机械公司,把涪陵页岩气田作为装备研发、试验、推广使用“基地”,全力推进页岩气开发关键装备和工具的国产化,不断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如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无霸”3000型大型压裂车,能够适应页岩气井长时间、大排量、大液量的压裂施工需求,让地层充分形成网状裂缝,为页岩气创造“高速通道”,使其喷薄而出。能平移轮轨式钻机,会走路的步进式钻机,实现了气田“井工厂”高效钻井模式。国产化的分段压裂用桥塞,密封性、稳定性以及承压性良好,而且成本仅为国外的1/10,甚至反销到了美国等国外市场。
在气田的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美国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是劳务服务,而不是技术服务,”胡德高告诉中国日报网记者。
国产化桥塞。(中国日报网金丹摄)
让人服气的“涪气”人
在涪陵页岩气田,有一抹艳丽的红色将青山绿水的巴渝风光装点得更加秀丽,那就是身着红色工服、参加涪陵页岩气田建设的八千参建员工。在这里,“为中华民族争气”绝不是挂在简易板房上的一句口号,早已化作融入他们血液的一种职业信仰。
他们常年扎根深山,与亲人聚少离多,三四个月甚至有时长达半年才能见上一面。有的人在自己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签名是:离家归家,处处皆家。他们见证了中国页岩气开发事业的蒸蒸日上,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亲人相聚、子女成长的重要瞬间。
“这里有太多不称职的子女和父母,但大家都是称职的员工,”今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享有“气田最美妈妈”美誉的米瑛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说道。1986年出生的米瑛是涪陵页岩气公司的技术员,她和同事们的工作就像保健医生一样,时刻照顾好每口生产的气井,4年来,她们取得了多项创新创效成果。怀孕期间她一直坚守岗位,甚至产假还没休完,就带着孩子和婆婆回到气田工作,把孩子和婆婆安顿在焦石镇上的出租屋里,工作、家庭两不误。她说,我在气田有两个“宝宝”,一个是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个就是气井这个“气宝宝”。
工作辛苦又困难重重,到底是什么支撑了这些大山里的“红工衣”坚守页岩气开发一线?
“我们在为国家做技术储备啊。”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振兴告诉中国日报网记者。他已从事油气行业近30年,在被问及为什么页岩气开采成本较高且技术难度大还要坚持这项事业时,他一语道出原由。
扎根一线的米瑛们在被提问时,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羞涩,但“为国争气”的那份坚定的职业自豪感,是他们藏也藏不住的,用她朴实的话说,“我觉得这份事业有意义,有干头!”
米瑛在记录数据。(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供图)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