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煤矿展览馆一普登记2875件文物 60余万改建文物仓库

30.10.2015  14:13

10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参观淄博煤矿展览馆。

  采访团参观淄博煤矿展览馆

   中国山东网10月30日讯 (记者 姜瑞丽)10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淄矿集团,参观了淄博煤矿展览馆。记者了解到,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淄博煤矿展览馆依次对2375件历史文物和500余件历史资料进行拍照、称重、测量等信息采集,登记造册。同时,投资60余万元,改建文物储存仓库,配备消防、监控和防虫恒温设施。

  德国矿长办公室、日本井下办公室、德日建筑群、新民村、北大井死难矿工墓……这些有代表性意义的重点内容,通过独具视觉冲击力的高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展示手段,在充分诠释历史事实的同时,让采访团成员感受到科学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作为悠久历史的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阵地,淄博煤矿展览馆于1981年7月建成开馆,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是淄博市最早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馆是淄博地区惟一的一家煤矿展览馆,与开滦集团博物馆、江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并驾齐驱,并且设有全国惟一的“北大井透水遇难矿工墓”,在全国煤炭行业中也为数不多、弥足珍贵。

  据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展览馆教育阵地作用,淄矿集团于2011年9月开始,出资4000余万元对展览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整修后的展览馆分上下两层,由13个展厅和1个矿工墓组成,共展出647幅图片和656件实物。展览内容包括淄博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翻身得解放的革命斗争、自强不息的创业之路、百年淄矿的美好未来、淄博矿区的重要人物、淄博矿区的主要荣誉六个部分,于2013年2月在淄矿集团建企60周年之际重新复馆使用。

  在第五展厅,记者们被一组名为“新民村”的泥塑群像所震撼,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剥削下,淄博矿工劳动境况十分悲惨,生活极度贫困。这组塑像用照片、实物以及制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民村”泥塑群像的形式,再现了矿工的悲惨境遇。

  据工作人员介绍,长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削的淄博煤矿工人,具有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淄博矿区成为山东建党和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多次深入矿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点燃矿区革命火种。淄博煤矿工人在翻身得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创造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在山东乃至中国革命史、工运史和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淄博煤矿展览馆复馆以来,利用“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活动和节假日,广泛开展党性教育、传统教育、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将展览馆作为企业历史展览、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企教育阵地,组织新入职员工、内部培训班学员和在职职工多次到展览馆学习参观,掌握淄矿发展脉络,增强传统意识教育和文化融入教育。截至目前,共开展教育175次,接待来自社会各界近17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之际,淄博煤矿展览馆依次对2375件历史文物和500余件历史资料进行拍照、称重、测量等信息采集,登记造册。同时,投资60余万元,改建文物储存仓库,配备消防、监控和防虫恒温设施。为充分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根据不同时代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轮换展出和举办临时展览,让广大参观者详细了解文物特点和历史特色,全面展示淄博煤矿的厚重文化和优良传统。(摄影 吴蒙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