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势头旺

14.04.2016  13:58

  在长城影视基地,电视剧《齐长城保卫战》正在开拍;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里,陶艺制作体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聊斋城内,演员们表演着一段段聊斋俚曲……清明小长假期间,淄博市淄川区的一些人文景点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近年来,淄川区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化项目引领,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跨产业合作的发展新路径。2015年,该区实现接待游客44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9.87亿元,在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百姓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深挖历史文化

  梓橦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双沟镇,历史上,不仅有鬼谷子于此讲学,还是北宋大孝子王樵茧室遗址。该景区辟有鬼谷洞、孝子祠遗址、鬼谷子全书刻瓷长影壁等景观。为吸引群众了解其历史文化,当地不仅依托景区紧邻滨博高速、205国道的区位优势,完善交通、服务等基础建设,还开发了有关鬼谷文化、孝文化的系列活动,如建设爱、诚、孝、仁“四德”教育基地,以图版、绘画等形式为游客传递孝行故事,还举办与园区主题相关的花灯展示等活动,让梓橦山由一座无名小山变成了3A级景区。

  聊斋城是洪山镇蒲家庄为纪念“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修建,在这座以“蒲文化”为主题的组群式园林中,有蒲松龄当年著书的聊斋、设茶采风的柳泉,也有后人开设的观赏聊斋俚曲的俚曲茶座。“在现有的对聊斋文化挖掘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产业化运作,今年3月,蒲家庄村与长城影视集团签约共建,聊斋文化创意园项目正式落户。”淄川区文旅新局局长唐加福介绍,启动后的聊斋文化创意园集影视拍摄、情景展示、文化体验于一体,在让景区更好看、好玩的同时,也令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更现代。

  在聊斋游、鬼谷子游的带动下,淄川结合东南部山区齐长城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深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如在梦泉旅游中,孙膑“梦中得泉”、马陵之战等历史典故助力旅游品牌推广,真正让历史文化“游进”了观众的心田。

  带活地域文化

  在淄川区太河镇马鞍山脚下的长城影视基地施工现场,伴着机器的轰鸣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50多套以石墙麦秸、青砖灰瓦为主题的明清古村落正初具形态,与马鞍山齐长城相得益彰。这是为45集抗战题材电视连续剧《齐长城保卫战》搭建的外景。

  唐加福介绍,在热播剧《马向阳下乡记》的带动下,齐长城生态游成了受人关注的热点。为了使“文化+旅游”更具“卖点”,淄川区不仅引进长城影视集团共同规划、开发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还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把东南部山区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串点连线,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实现人文规划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

  “为避免无序开发,我们结合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了《淄川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还聘请中国乡村建设设计院对太河镇柏树村、西河镇东庄村等村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先后有上端士、梦泉等17个村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省级传统村落。”淄川区文旅新局产业科科长房静介绍,在立足留存传统村落特点的前提下,淄川还尝试“公司+农户”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梦泉、涌泉等乡村旅游连片提升。

  留存工业文化

  淄川近代工业发展历史超过百年,拥有大量的传统加工业、工矿业遗存。作为老工业区,如何发挥、利用这些既有资源?工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地探索出的一条路径。

  在淄川区昆仑镇,日用陶瓷、机械制造两大产业占全镇工业比重60%以上。当地拥有1954年建厂的淄博陶瓷厂老厂房,也有生产日用陶瓷的现代工厂及大批工艺美术师。以此为依托,当地政府投资7.5亿元规划打造了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

  淄博茶文化体验馆就是该文创园内由艺术大师与企业共建的项目。“游客可在此体验茶文化、香文化,了解它们的历史,也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茶器、茶宠。”该体验馆负责人介绍,在免费接待游客参观外,其创意产品营业额每天逾8000元。

  “本着‘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设计理念,我们在园区内保留了窑炉、石碾等旧物,也新开设了大师工作室、陶琉艺术长廊等景观。”唐加福介绍,该园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在接待大批游客参观的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陶瓷拉胚体验基地,并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传统与创新的巧妙结合,该园区正成为外界了解淄博工业发展历史、进行陶瓷文化体验的窗口。

  该园区并非“单打独斗”。以陶瓷、琉璃等非遗项目为特色,淄川区的工业遗存文化体验游还包括中华琉璃文创园、泰山瓷业国瓷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项目,与此同时,也带活了周边的手工艺品生产、教育培训、衍生品开发,真正为游客带来了集“吃、住、游、娱、购”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