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31亩土地“一睡”4年多
30.12.2015 10:38
本文来源: 农业厅
时间追溯到2009年6月。当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者和中国疾控中心人员在淄川考察,意外发现莪庄村周围几千亩的土壤里富含硒元素。村党支部书记肖长金和侄子肖淑锋敏锐地意识到富硒这一巨大商机,于是成立了淄博淄川长金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0亩土地用来发展富硒大棚蔬菜。先天条件优越加上管理得当,他们的蔬菜大棚大获成功,富硒产品供不应求。据悉,土地流转后先种了两年的小麦和玉米,2011年修建富硒蔬菜大棚时,他们发现有31亩土地比其它富硒地的土质要好、土层要厚。出于对土地的责任感,爷俩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是好地,那就让它再养上几年,肯定发挥更大的效能。于是,这一“睡”就是四年。
“土地‘休息’了,是否意味着你们啥也不用管?”对于记者的疑问,肖长金解释说,休耕不等于抛荒,绝不是把土地丢在那里不管。虽然一开始对地里的杂草“放任不管”,但一到春天就烧掉,把烧的草木灰连同平时大棚里剩余的农家肥、粉碎的玉米秸秆等一起深翻到土里,自然腐熟就成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上好“原料”。让地常年荒着,还时常用大型拖拉机深松深翻,面对这一“反常”做法,村民们沉不住气了:这么好的地,一荒这么多年,太可惜了!
面对大家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抱怨,肖长金和肖淑锋爷俩的观念从未动摇,总是一笑而过。他们的定位是高端富硒蔬菜,销售基本以大企业、中高端消费群体团购为主,并在部分小区设立直销点,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只有让土地休耕,使土壤养分得以分解、释放,便于作物更好吸收,自然就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富硒蔬菜。
“与前几年的黄土相比,地里的土已开始有了黑褐色的光泽。”肖长金翻搅着“荒地”里的泥土告诉记者。由于从2002年到2014年先后5次抽检发现土壤中硒含量不变,所以他们让土地“休息”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想测验一下土地休耕后硒的含量是否会增加。
进入初冬的几天里,他们正在着手准备测试,为明年种植奠定基础。据了解,他们明年计划在这31亩地上建立7个冬暖式富硒大棚,主要以种植茄子、黄瓜等绿色有机蔬菜为主。除了休耕,他们目前所有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轮作,有序地让每个大棚每季度都不重复种同样的蔬菜,以此来帮助土地恢复肥力。
同时,为了让土地更好地休养恢复,他们的大棚蔬菜比正常的拔秧要早一个月,再加上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其产量比正常大棚要少将近一半。“只有让地‘睡’好了,种出来的菜才会好吃。就拿西红柿来说,当前一斤普通的柿子市场价是1—2元,而富硒西红柿现已卖到10元,那么在休耕后土地上产的西红柿将会卖到15元一斤。”肖长金对未来市场充满了信心。(大众日报)
本文来源: 农业厅
30.12.2015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