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花甲夫妇重走长征路 历时90个日夜
莫小培走在路上。
为了实现一个由来已久的梦想,为了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老区,为老区人民立传,今年7月7日,深圳退休夫妇莫小培和刘东力毅然选择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行走路线,重走一次长征路。
90个日夜、2800公里的行走路程,是这对6旬夫妇在“长征路上”刻下的“印记”。一路上虽然艰辛,体力消耗严重,但沿途的老区风貌、百姓的质朴纯真、红军故事的感人回忆,都让夫妇俩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才能彻底改变中国人的面貌,让大家有共同的信仰,形成崭新的力量。“红军精神不能丢,国家英雄要尊重”,这是他们对现今幸福生活所发出的深深呐喊。
坚定信念将“长征”进行到底
退休前,莫小培是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研究部主任,曾参与筹办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成就展。他却坦言,对真正国情的了解还是十分肤浅,他希望通过实地行走,亲身体会红军长征的伟大,深入了解老区人民的生活状态,为他们留下珍贵的记录。今年是红军长征开始的80周年,国家有了第一个烈士纪念日,种种力量激励着莫小培去完成他的“寻根之旅”。
为了适应“行走”的节奏,莫小培开始每天坚持练习,一次一次延长步行距离,最远的一次甚至从市民中心步行到了蛇口。除了体能方面的积极锻炼,莫小培夫妇也查阅了各种有关红军长征的文史书籍。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和准备,均已64岁的夫妇俩在今年7月7日从深圳飞到江西赣州,带上两顶五角星军帽,从于都县开始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虽然对“重走长征路”有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但真正“实战”起来对于60多岁的老人来说还是十分严酷的。刘东力告诉记者,在第一阶段的行走当中,两人就已感到吃力无比,双脚行走三天之后就起泡了,还要面临炎热中暑和体力透支的考验。为了配合长时间步行的需要,她和老伴身上都背着20多斤重的背包,食物大多以干粮为主。“摔跤、饿肚子、被虫咬、翻山越岭等,这都是常事”。
一路上考验重重,却也阻止不了莫小培与刘东力“走下去”的坚定脚步。从今年7月份到11月份,夫妇俩的“重走长征路”共走了三个阶段,中途因为生活上及一些重要事务的缘由休整了三次。就在上个星期日,12月21日,莫小培再次从深圳出发,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走完贵州区域的红军长征路线。
深刻感受老区人民红军情
在前阶段90天的行程中,莫小培和刘东力每行走到一个地方,都要在当地邮局盖上一个邮戳,盖满厚厚邮戳的笔记本,见证着他们徒步长征的历程。“长征激励着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更加尊重国家的英雄”。这一路走下来,经历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淳朴善良、乐于助人,以及老老少少对红军深厚的感情,这些都让夫妇俩收获了太多的感悟和力量。
莫小培告诉记者,他们除了一路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还会在当地做深入的调查采访,了解与红军长征有关的人物、故事以及当地的风貌情况。夫妇俩对在贵州碰到的一位百岁老人印象十分深刻,她是当地唯一还活着的、曾亲眼见过红军的一名老百姓,虽然年纪已大,听力不太顺畅,但一说起红军便精神抖擞起来,直说“红军好,对人和气,还帮老百姓扫地和挑水”。但说完后老人还不忘补充一句:“红军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杀猪不剃毛”,对红军印象和细节的回忆逗乐了身旁所有人。
老夫妇还特别难得地找到了一位苗族老人,当年这位老人的爷爷曾经在家中“接待”过毛主席。爷爷告诉他,毛主席待人特别亲切,发现家中有老人生病了,还拿出自己仅剩的药品给老人治病。这次难得的经历已深深印在苗族老人家中每一个人的心里。莫小培感慨道,重走一次长征路,深刻感受到了老区人民、无论老少对红军那份深厚的感情。走过一个个红军墓,都能看到老百姓对红军战士的缅怀和对红军精神的传承。回忆起在一个四岁小女孩的主动帮助下,他们来到一棵大樟树底下的红军墓,墓碑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孩子们做好的饼干和糖果的那一幕,老两口禁不住流下热泪。
红色信仰回归正在趋热
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这一次出发“长征”刘东力不能陪伴老伴,待在家休整好之后,她将继续前往同行。莫小培夫妇要完整地走完长征路,预计要用上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我们没有十全的把握按照预定时间走完,但带着一步一步重拾起来的长征精神,不管路途有多艰辛,我们都要携手走完”。
事实上,在当下中国正热力追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一些红色元素的广阔背景下,红色信仰的回归正在趋热。在不少深圳人看来,深圳物质丰盈的此刻,正面临着寻回精神信仰的重要转折点,如今有不少深圳人像莫小培和刘东力一样,选择前仆后继地完成“重走长征路”的壮举,这对于深圳这座城市别具深意。(记者 陈颖 文/图)
原标题【 深圳花甲夫妇重走长征路 历时90个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