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清波又现微山湖(我的家乡我的河)

20.10.2014  11:07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每次进湖,生活在微山湖畔的崔秀宝老人总是哼着这首小曲,带着6岁的孙女媛媛泛舟湖上,采莲、捉鱼、拾野鸭蛋……每当此时,崔秀宝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和那些扎在湖里过生活的日子。

  盲目工业化、城镇化曾让微山湖污水横流

  “我出生没多久就被扔进湖里练水性,老辈儿人说,靠湖吃湖。”62岁的崔秀宝说,那时的微山湖只是原生态,从上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崔秀宝的童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湖上度过的。

  崔秀宝说的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因铁道游击队闻名中外的微山湖。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将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相连成为“南四湖”,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崔秀宝所在的村子——蒋集河南村就在微山湖的北面。崔秀宝现在是这个村子的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

  在崔秀宝童年、青年时代的记忆里,湖水清凌凌的,渴了直接用手捧起来就能喝,甘洌沁入心扉。“生活在湖边上,生火做饭用的水都是从湖里打来的。”崔秀宝说,当年小伙伴三五成群,下午放学回家到湖里抬水也是童年的一大乐趣,“饿了就去湖里抓鱼,采莲蓬,找菱角,真是幸福呀!

  但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造纸厂、各种小作坊式的化工厂围湖而建,污染也随之而来。“那时候大家哪有什么环保意识,都去挣钱去了,村村冒烟,村村淌废水。”崔秀宝说,造纸厂、化工厂的排污管道里黄的、黑的污水没经过处理就全流进了入湖的河流,还有的直接流进微山湖。

  清澈的湖水变成了红糖水的颜色,鱼死了,水草枯了,鸟儿也没了,湖水臭气熏天。湖里的水不能喝,就打井。“可是水脉是连着的,从井里抽上的水也是浑的,还带着怪味。”崔秀宝说。

  咬紧牙关治污,新辟万亩薛河湿地净化水质

  山东省微山县环保局干部王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大学毕业刚到微山县的情景。

  “在济南读大学,泉水的甘洌就让我着迷,但到微山县,清澈的湖水没有看到,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湖酱油色的臭水。”王云说。

  一入职,王云便到湖边的村子去调研污染对老百姓造成的影响。她发现,村民过敏、皮肤腐烂,少年儿童还有生长畸形、发育缓慢、后遗症多等症状。

  “上世纪90年代,连续四五年,在留庄镇沙堤村想去当兵的一个青年通过体检的都没有。”王云说,污染的危害显而易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村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凭借淮河治污“零点行动”的东风,微山湖的水污染治理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在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微山县果断爆破拆除了微山湖煤电公司10.5万千瓦发电机组,陆续关停县造纸厂、昊福集团化肥厂、县水泥厂等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一些企业是县里的纳税大户,但我们还是下决心,该关还要关了。”一位环保官员说。

  2006年,南水北调工程要经过微山湖,对水质又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排放废水中污染因子的化学需氧量,国家标准严格为100毫克/升,但国家对南水北调东线供水的要求更严,为50毫克/升。

  “为了水质达标,我们在正常的污水处理措施之外,还增加了一道治污环节,就是通过湿地滤污的方法进一步净化水质。”王云说。

  据介绍,这几年建设的新薛河湿地就是1万亩土地“退耕还湿”造出来的。它先建坝提高水位,再经6道滞留塘过滤,滞留塘野生植物以自然生态方式净化上游来水,最后入湖。

  湖体生态逐渐恢复,“可直接提水做饭了

  靠湖吃湖,养鱼是渔民的手艺,自湖水变好之后,崔秀宝就回到家乡养鱼。可是养鱼喂饲料会污染水体,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必须拆除渔民的网帷、网箱。据微山县渔业综合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张保彦说,2012年一年时间,湖里养鱼面积从原来的17.8万亩减少到了3.2万亩。“我现在是在湖边挖鱼塘养鱼。”崔秀宝说。

  如今,微山湖的水质进一步变好,崔秀宝还干起了贩卖小龙虾的买卖。“因为水好,小龙虾的肉格外鲜美。在北京、天津、济南、唐山的市场,都是俺们微山湖的小龙虾卖完了,别的地方产的小龙虾才开始卖。”崔秀宝乐呵呵地说。

  “在湖里生活的人们又可以从湖里直接提水做饭了,有的地方,水甚至可以直接捧起来喝。”崔秀宝说,不过最近太旱,水位下降了,好在国家已经从南方调水过来了。“还是得多下几场雨,微山湖才能解渴。”据介绍,经过多年治理,微山湖恢复水生高等植物68种,恢复鱼类52种。

  崔秀宝们经营龙虾等水产品获得可观的收入,但是也有一些渔民为生计发愁。养鱼面积缩小太多赚不到钱,有些渔民也直接上了岸,去找别的营生。对于那些弃网上岸后就业困难的渔民,微山县也积极为他们谋出路,比如为有需要的渔民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等。

  网址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10/20/nw.D110000renmrb_20141020_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