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经济发展呼唤全方位创新
今天,创新已被摆到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以全方位的创新作为根本驱动力,突破现有瓶颈制约、培育新的增长点,引领、支撑经济在中高速下实现质量效益更加优化的新发展。
支撑发展,创新链“拥抱”产业链
山东要实现由大到强、走在前列,潜力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创新支撑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却正是当前创新领域最尴尬的现实:科技成果总量不少,但转化率却非常低。提高创新的质量,放大创新的效益,必须破除科技、经济“两张皮”,让创新链“拥抱”产业链。
“我们的一个云健康项目,刚刚成功引进了风投。”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英龙说,主动“拥抱”产业链,也是省科学院转型发展的选择。该院近期与枣庄市联合设立了500万元的研究基金,只要企业提出精准的需求来,研究通过,大家就一起拿钱来做这个事情,企业也要配套。第一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对接,2015年即开始启动实施。据悉,类似这样的院地合作近年来省科学院推得很多,“很受地方的欢迎”。就是因为该院近年来主动研究我省产业的关键需求、共性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院科研基础对创新资源进行了重新地梳理、配置,主动围绕产业链进行创新布局、攻关,“去了能管用”。
从产业纬度重新审视,创新正在成为我省科技界的新趋势。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就在田间地头,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需求,用创新去满足和引领需求。该院培育的济紫薯1号,因为超高的花青素含量,迅速成为加工企业的首选品种。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说,农业要走向高效高质,农业科技绝不能缺位。
创新的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资源配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链条熟化的最后一步。我省海尔、海信、潍柴、浪潮等一批发展好的企业,无一不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创造了品牌,开拓了市场,把握了主动权。但我省规模以上企业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与技术无缘的,这是过去资源配置倒置的结果,也是下一步创新发展的空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