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渝新欧"如何将内陆城市带向全球产业高地

18.10.2016  22:07

  【摘要】对于重庆等内陆地区而言,“渝新欧”等中欧班车不仅有通道功能,更能让“经济血液”流动起来,让“发展思路”开阔起来,以内陆开放新思维参与国际产业调整,引领内陆地区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

  2009年以前,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2015年,全球约40%的笔电为“重庆造”。  2015年重庆汽车产量突破300万台,位居美国底特律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  

  重庆此前与咖啡交集无多,咖啡消费量有限,今年却成立咖啡交易中心,将打造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咖啡交易中心。  不产一粒钾肥的重庆,将建成我国内陆最大的钾肥集散中心,每年钾肥流通量将达300万吨。

  ……  

  这一系列迅猛发展、惊人变化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条,就是重庆创造性地开通“渝新欧”货运通道,以内陆开放新思维参与国际产业调整,引领了内陆地区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

    “渝新欧”班列

  2011年3月正式开通,由重庆经新疆至德国杜伊斯堡、路途11179公里。5年来,郑欧、义新欧等十余条欧亚大陆货运通道应运而生。  

  对于重庆等内陆地区而言,“渝新欧”等中欧班车不仅有通道功能,更能让“经济血液”流动起来,让“发展思路”开阔起来,以内陆开放新思维参与国际产业调整,引领内陆地区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

   从“等到花儿也谢了”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以前,内陆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只能“痴痴地”等,等“发达国家——中国沿海地区——内地”梯度转移;有了“渝新欧”,就可以主动出击,利用价格只有空运1/5、时间是海运1/3的优势,汇聚全球资源。

  “渝新欧”这条亚欧大陆新通道的开辟和完善,对国际产业分工产生了影响。惠普、宏碁、东芝、华硕等品牌企业和英业达、广达、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纷至沓来,还有约860家配套企业,重庆一举跻身全球规模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今年4月,力帆汽车凭借连续5年保持俄罗斯市场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的表现,荣膺俄罗斯“最具知名度中国品牌”。  

   没有金凤凰,栽下梧桐引凤栖  

  重庆并不产咖啡,咖啡消费量也有限,但邻近我国最大咖啡产地云南,又通过“渝新欧”实现东南亚产地与欧洲市场无缝连接,可谓咖啡金凤凰的栖息良木。

  我国每年钾肥消费量超1000万吨,一半需进口。8月,重庆农资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钾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通过“渝新欧”把哈萨克斯坦生产的钾肥运抵重庆,再投放到西南市场乃至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不产钾肥的重庆,将成内陆最大钾肥集散中心。  

  “渝新欧”变了,不是变得陌生,而是令人惊喜!它从发挥运输通道功能,转向吸纳全球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产业要素,发挥全球产业衔接功能。“渝新欧”对重庆乃至内地开放发展的“催化作用”不仅在工业,也影响了其他行业。

   内地:不只是“产地”,还要做“高地”   

  全球领先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奥地利奥特斯重庆工厂4月投产,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半导体封装载板生产基地,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地位将极大提升。  

  投资240亿元的重庆惠科金渝光电8.5代线项目将于明年初投产,意味着重庆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有望实现液晶面板自给自足。  

  每年数千万台笔电通过长江水道和“渝新欧”运往全球各地。今年重庆手机出货量有望突破2.5亿部,占比近全国一半、全球1/6。

  “渝新欧”的贯通和功能拓展,带动重庆从“打成本竞争牌”的加工贸易“基地”向“打造全球产业高地”转变。除了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与关系密切,“渝新欧”为重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也立下大功。以福特公司为例,重庆作为其在美国以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每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大量汽车零部件,“渝新欧”则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运输通道。

  “渝新欧”一路“高歌猛进”,还发展出两个声部。  

   “一声部”引吭向上 以重庆为圆心的亚洲“四小时航空经济圈”   

  “渝新欧”正升级为“亚新欧”,依托“渝新欧”实现欧洲与亚洲的铁路、空中、公路、水运多式联运。以重庆为圆心划一个圈,新加坡、香港、东京、首尔等城市都在圈里。  

    欧洲货物通过“渝新欧”运到重庆,再空运中转到新加坡,运输时间增加12天,但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实在很划算!  “二声部”拓展变长 欧洲与东盟的联接,“线段”变成 “网络”  

  “渝新欧”还通过“铁公联运”向南延伸。重庆到东盟公路物流大通道的东线通道已打通,货物从重庆出发,经广西凭祥口岸到越南河内,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20多天,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重庆还将打造两条“下南洋”通道:中线(重庆—云南磨憨—新加坡)和西线(重庆—云南瑞丽—缅甸仰光)。重庆东盟公路班车货值2020年有望达到每年200亿元的规模。  

    力帆通过“渝新欧”实现“向北卖汽车,向南卖摩托”,跃升俄罗斯出租车主导品牌,摩托车以性价比更高的运输方式直达越南等市场。  

   突破“春水东流”,推进“开放发展”  

  在国际物流规则诞生的海洋运输时代,沿海城市的优势非常明显。重庆沿西北方直线距离不过1万公里就是欧洲,但是按向东出海惯例,货物只能东运上海,装船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再转向西北前往欧洲,一圈多走2万公里。“渝新欧”改变了这一局面,带领内地城市适应陆路与海洋运输方式并行的新时代。

  重庆正与国家相关部委共同推动铁路运单融资押汇等规则的突破,协调解决国家之间的货物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探索多式联运统一运单、载距标准化的“一单制”,旨在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硬件上的无缝衔接,软件上的规则统一”。

  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从诞生到成熟,往往至少需要8到12年的培育期,在此期间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中欧班列运输费用高于海运,为早期培育市场,政府搭建平台并前期提供补贴等扶持政策很正常。  

  未来,“渝新欧”的发展将从“市场主导”到“市场主导+政府合理参与”转变,由政府设定补贴标准,对适合的高附加值产品予以选择性补贴;加大协调力度,增加班列的回程货源,不断降低运价;班列盈利后,政府逐步“放手”将其交给市场。

  古丝绸之路连接了大漠与大海,被称为“新丝绸之路”的“渝新欧”将内陆城市重庆与贸易、经济、文化的广袤“海洋”相连。内陆开放不断创新,星辰在闪耀,征途在前方。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