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三好四无”创新实践,强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作为最基层的公安机关,如何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谋划公安工作,在顺利推进公安“四项建设”中有一番新作为?去年以来,滨州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纪律好、作风好、担当好,无违法违纪、无执法过错、无有责投诉、无负面舆情的“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创新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新路。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字抓教育
【警队长镜头】
滨州市博兴县看守所曾因队伍警力不足、年龄老化、民警思想不稳定等原因,多项工作排名处于落后状态。滨州市公安局开展“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号角吹响后,博兴县公安局直面问题不回避,在重建班子、充实警力的基础上,根据“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要求,组织县看守所民警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查摆整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比学习、重探讨的氛围日益浓厚。
“一走进单位大门心中就像有团火,不想虚度时间,想干事,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民警杨康的话说出了博兴县看守所民警的心声。
滨城分局开展零违纪创建、执法管控、全流程民意督办、“大宣传”工作平台4项活动,破案打击等15项工作指标保持领先;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坚持民意思维,创新推进“小吴姐姐送法进校园”、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一系列措施,塑造亲民服务品牌……
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素质过硬是新形势下对公安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滨州公安机关将政治建警放在首位,通过理论学习、环境熏陶、强化监督,多措并举,筑牢队伍忠诚根基。滨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桑培伦介绍说,2015年,市公安局通过“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全市涉警负面舆情同比下降18.9%,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市级)公安局,在2015年底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中,滨州市群众安全感以92.49分居全省第四。
——坚持教育为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开展之初,滨州市公安局下发《全市公安机关“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将全面开展学习教育和深入查摆整改问题作为重要内容。活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采取民警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考试测验等多种形式开展政治理论、规章制度学习,强调突出“实”字,不走过场。各单位针对民警、警务辅助人员理论功底、实践经验不同的实际,区别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和接受能力,扎扎实实开展学习。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开展“经典阅读——心得说出来”活动,将“国学元素”与“滨州元素”并存的《经典悦读从书》分发到每个民警,每周由民警挑选一篇好文章在例会上分享,进一步丰富民警文化内涵。惠民县公安局大力推行“周一夜学”教育模式,先后组织了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新行政诉讼法应用、涉警舆情处置、警用枪械培训、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等专题学习培训45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坚持文化引领,注重环境熏陶。在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北海分局,有90%的民警居住在其他县区,为了工作,民警每天要长途奔波。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北海分局在“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中提出全力打造“家文化”,通过改善民警居住、就餐环境,开展民警维权工作,丰富各类警营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家”的凝聚、激励、导向、约束、塑造功能。“家文化”提升了分局民警的幸福感,也极大增强了北海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年来,北海分局实现民警违法违纪、信访投诉案件和涉警负面舆情3个零发生和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两个零死亡。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对民警的影响往往更长久、更彻底。全市公安机关树立“文化也是战斗力”的理念,在“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中,鼓励各单位发展警营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市公安局每月组织“升国旗重温入警誓词”活动,规划建设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和阅览室等警体文化活动场所。各单位也按一队一特色、一警一爱好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警营文化,让民警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形成自我加压、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浓厚氛围。
——坚持强化监督,促进作风转变。滨州市公安局坚持超前预防、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苗头,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工作中,建立队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会议,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研判,建立问题台账,落实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期限,最大限度地堵塞队伍管理漏洞。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和网上巡查,每月发布督察通报,每季度开展一次队伍管理综合考核,全局排名,挂网通报。在此基础上,滨城分局推出提醒、约谈、警诫3项措施和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了手机学习APP软件,使公安工作和队伍管理得到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抓队伍、促业务的能力和水平。邹平县公安局在活动中坚持领导带头、教育先行,实行教育方案精细化、教育活动经常化、教育平台网络化,以“守纪律、讲规矩”为主题,先后开展了廉政知识竞赛、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编印警示手册、播放警示片、制作廉政格言、发送廉政短信等多种活动,让民警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不违反纪律。
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持续的文化熏陶,犹如一股春风滋润着民警的心田。2015年以来,滨州市公安局纪委受理各类举报投诉206件(次),协助上级核查线索189件(次),直接初核调查案件24件。在省公安厅开展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检查考核中,滨州市公安局以全省第3名的优异成绩被确定为优秀等级。
强化过程管控,突出“严”字抓执法
【精彩瞬间】
2月27日,北镇派出所“90后”民警王建棣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滨城分局每月一次的110接处警源头执法工作座谈交流会。此次座谈主题是“年轻民警如何快速了解和适应110接处警工作”,会上播放了他处警的执法录像供大家讨论。观看录像后,老民警们指出了王建棣处警中的执法瑕疵,并结合案件特点谈体会、讲经验。新民警们谈疑虑、讲困惑,整个座谈过程讨论热烈。座谈结束后,王建棣激动地说:“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胜读十年书!”
抓执法是抓队伍与抓业务的最佳结合点,抓好了执法就抓住了“牛鼻子”。滨州市公安局政委樊守林告诉记者,自“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强化执法管控,以提高执法质量带动队伍素质提升,最终赢得群众满意。
滨城分局推行执法办案“量质效”综合管理,实现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立体化的监督制约。他们全面推行刑事案件“两统一”机制,抽调6名骨干民警充实法制大队,建立健全刑事案件审核、移交对接、疑难案件集体会商等制度,严格审核把关。围绕管人、管事、管物、管案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他们修订完善20项执法制度,严格落实督察部门报备制度,建立健全了覆盖全警的预警监控体系,规范了执法行为。
2015年,全局共立案查处治安案件4920起,行政拘留981人,同比分别上升30.67%和38.96%。其中,提起复议、诉讼行政案件22起,无一起被撤销、败诉。同时,推行执法办案积分管理考评,将110接处警、调查取证、案卷质量、涉警投诉等23项内容进行量化计分,一案一考,积分累加,考核结果全局排名,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提拔任用挂钩,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以滨城分局执法工作为样板,滨州市公安局结合“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要求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单位和民警在“标准化”定位、“流程化”监管、“要素化”考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全局执法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标准化”定位方面,滨州市公安局对执法重点环节和执法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制订统一的证据标准和刑事案件出口标准;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办案最急需的方面入手,进一步细化110接处警、受案立案撤案、现场勘查各项流程,严格制度执行标准;健全和完善执法服务窗口等执法重点环节及重点岗位的操作流程,探索建立科学的群众监督和满意评价机制;及时对行政权力事项及执法依据进行全面梳理,报送市政府统一向社会公示,对未经公示的权力事项,一律不再行使。
在“流程化”监管方面,他们通过规范办案区建设使用标准,建立执法信息化流程监控系统,加快开发执法办案实战平台建设,健全刑事案件审核、移交对接、疑难案件集体会商等制度,全面推行刑事案件“两统一”工作。他们坚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执法案例对执法流程进行汇总研判,建立问题台账,落实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期限,最大限度地堵塞队伍管理漏洞。
在“要素化”考评方面,滨州市公安局以要素促执法,以要素规范执法。工作中,他们推行执法办案积分管理考评,将110接处警、调查取证、案卷质量、涉警投诉等23项内容进行量化计分,一案一考,积分累加,考核结果全局排名,量化到人,每月评选执法标兵,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提拔任用挂钩,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滨州市公安局强化源头把关、执法培训,同时重点做强法制员队伍,推动法制员队伍向专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滨城分局创新实施了执法办案积分考评办法,将21个执法办案单位的185名民警全部纳入考评,细化每项扣分加分项目,坚持每月一考核、每月一通报,一案一考,考核到人,积分累加,让执法办案民警对重点、强项、短板等一目了然。滨城分局在查结案件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执法瑕疵案件数持续下降。
严格的执法管控,进一步强化了民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看齐意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锤炼,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15年,滨州市公安局民警执法瑕疵率下降21个百分点,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荣誉称号。
强化民意思维,突出“活”字抓创新
【创新小亮点】
滨城分局推出提醒、约谈、警诫3项措施和信息管理平台,研发手机学习APP软件,进一步提升了抓队伍、促业务的能力和水平。沾化分局将警务合成与监督合成同设计、同部署、同落实,建立健全县局队伍建设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联动督察等制度,确保了县局合成警务建设顺利运行。阳信县公安局提出创新思维常态化、谈心交流日常化、总结学习制度化、综合考评机制化的队伍建设“四化”措施,实现民警受嘉奖、家属得鲜花、先进受鼓舞、后进有压力的良性互动。博兴县公安局创新案(事)件登记制度,把首接责任制、受立案改革和基层公安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有警不接、有案不立、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涉法信访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
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创建活动成效的关键指标。“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中,滨州公安机关强化民意思维,围绕民生民意创新工作实践,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队伍潜力一旦被激发,各项业务工作犹如源头活水,各类创新层出不穷。而民警也在想工作、干工作、谋工作的整体氛围中,不断被鼓舞着、激励着、感动着。
一年多来,在“三好四无”警队创建活动带动下,滨州公安机关各项业务工作突飞猛进,战果颇丰。其中,成功缉捕全国“百名红通”人员赵汝恒,被公安部评为“猎狐2015”十大审理典型案例,“平安行·你我他”行动连续3年全省考核排名第一,全省禁毒工作专项考核第一,提前完成“黄标车”淘汰治理任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新模式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十大典型经验,滨州市连续6年被评为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市。
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滨州市公安局完善专业化经营和合成化打击体系,深入推进“侦技一体化”和“一长四必”工作机制,深化安民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6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58名,打掉犯罪团伙122个,抓获网上在逃人员927名。他们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非法集资、传销等专项行动,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50起,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在公共安全监管方面,今年初,滨州市公安局提请市政府部署开展公共安全监管“三清三保”集中行动,清除管理盲区、清查安全隐患、清剿违法行为,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全市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标稳中有降,重点违法行为整治全省排名第一。扎实开展防火专项行动,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776处。
在深化公安改革方面,他们创新实施“1+1”社区警务,一名民警加一名“村警”分包1至2个村居或小区,将治安防控扎根群众。深化警务实战平台应用,丰富完善五大体系54个功能模块,整合50亿条数据,信息化手段参与破案率达90%。他们深入开展户口清理整顿,率先实现省内跨地域户口网上迁移和身份证异地办理。此外,出入境窗口增设自助服务设备,实现网上预约、自助受理、自助填表,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100%。滨州市公安局发起成立预防电信诈骗公益宣传微联盟,“粉丝”总量突破百万,全市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
相关链接
滨城分局以民生警务“大篷车”为载体,在全区各派出所开展“串门子,认亲戚,解疙瘩,送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跑赢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大篷车”内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二代身份证验证机、数码照相机、单警装备、电动车打码器等警用装备,车外安装了升降式监控探头、LED显示屏和宣传板,随车携带宣传单、便民手册、服务指南等材料及医药箱、打气筒等便民设备。为提高“大篷车”服务能力,他们将报警求助、户籍办理、治安宣传、走访恳谈、电车打码、信息采集、治安管理、应急处突等业务功能搬上“大篷车”,实现综合式服务。
“大篷车”实行定位、定时、定人、定车、定岗、定责的六定工作机制,各派出所将辖区所有村居、小区、学校、集贸市场、厂矿企业等排出日程表,提前确定停驻时间及地点,并向群众公布,每月至少巡回一次,群众可以到“大篷车”驻巡点就近办事。有急事或者有困难的,可以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提供服务。需要办理的事项、帮扶的对象、解决的困难,逐一明确责任人员、具体措施和解决时限。同时,还建立了群众预约捎办事项和典型事例台账,并妥善办理,确保群众的诉求有人办、限时办、满意办。
依托民生警务“大篷车”,社区民警在走访、清查、宣传过程中,及时采集、核实各类基础信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鲜活、准确的数据支撑。在工作中,他们以“大篷车”为中心,在其周边开展辐射式巡逻防控,先期处置警情、保护案(事)件现场、现场调解简单纠纷,加强“九小场所”、旅馆、网吧、废旧金属收购点等场所管理,实现了近距离防控。
一辆民生警务“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的警务室或一个群众身边的派出所。目前,“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达80万公里,走访群众60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000余件。
“小吴姐姐送法进校园”成为普法新品牌
滨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杜店派出所选派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民警吴艳辉在杜店办事处的各校园内开展“小吴姐姐送法进校园”活动,每月轮流到各学校的大礼堂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律知识授课。她充分运用图片展览,发生在辖区内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校学生讲述法律知识,引导他们学法、守法、用法,鼓励孩子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和战胜生活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挫折,努力学习,抵制犯罪,立志成才。目前,她先后深入开发区一中、开发区中海小学、滨州实验学校、滨州一小等学校,为在校中小学生举办义务法制讲座48次,受教学生近2万人次。同学们亲切地称她为“知心姐姐”,纷纷通过电子邮箱、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和“知心姐姐”交流,并邀请她走进自己的校园和班级,“知心姐姐”系列活动作为警民零距离交流切实有效的方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根据师生的反映,决定将“小吴姐姐送法进校园”活动在全区推广,组织各派出所对全区43所学校均派驻民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每季度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或借助“110宣传日”深入辖区学校与师生座谈,针对校园保卫人员、保安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儿童的不同特点,通过理论讲授、图片展览、现身说法、以案析法等方式,分层次进行安全培训,传授自防、自救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年年初,学校刚一 开学,每个派出所都为辖区学校的学生上了一堂春季防火的消防课,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火场逃生演练,提高了学生的防火意识和火场逃生的能力。
来源: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