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加强林木良种引进和选育工作

19.01.2015  01:59

近年来,滨州市立足当地实际,加快引进和选育优良新品种,品种创新实现品牌化发展。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苗木知名品牌,形成以白蜡、北美海棠、柳树、冬枣等为独具特色树种的地域品牌,催生惠民县成为全国知名的“白蜡之乡”,培育滨州黄河三角洲北美海棠园为全国最大的北美海棠繁育基地,扶持滨州一逸公司柳树基因库成为全国柳树品种最全的良种基因库,滨州市一逸林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渤海柳1号”新品种获评“2013年度最具发展潜力苗木品种”,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

 

一、加快推广杨树良种提纯复壮技术

 

近期,在惠民县进行的杨树良种提纯复壮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项目通过杨树良种提纯复壮技术,恢复杨树良种种性,提高杨树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建设规范化原种圃、采穗圃、繁育圃,辐射带动滨州市周边地区杨树良种化水平,推动当地杨树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I-107杨、鲁林1号杨、L35杨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的推广,不仅有效地丰富杨树良种资源,提高了杨树丰产林良种水平,促进林业和木材加工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二、加快绿化苗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2014年5月,惠民县组织有关专家对“红叶”臭椿、“园蜡二号”白蜡、速生白榆3个树种的技术推广项目进行鉴定。经专家组鉴定,由山东省林业厅种苗站、滨州市林业局组织立项,由惠民县绿韵苗木科技有限公司和惠民县新东方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红叶’臭椿引进及培育技术研究”、“‘园蜡二号’白蜡引种及推广应用”、“速生白榆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应用研究”等3个项目,资料齐全、完整,数据翔实、可靠,符合鉴定要求。项目为3个树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繁育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对“红叶”臭椿、“园蜡二号”白蜡、速生白榆的嫁接、扦插等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苗木培育技术规程。项目实施以来,建立“红叶”臭椿采穗圃50余亩、繁育圃500亩,累计生产苗木750万株;建立“园蜡二号”白蜡采穗圃、繁育圃,累计生产苗木1500万株;建立“速生白榆”采穗圃、繁育圃,累计生产苗木120余万株,示范辐射带动滨州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014年9月,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中国林科院、江苏省林科院、河北农业大学及山东省种苗站有关专家对滨州市一逸林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林科院和河北沧州市一逸柳树育种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柳树新品系“渤海柳4号”,垂柳“渤海柳6、7号”新品种进行鉴定。专家对田间现场进行了鉴评,听取了课题组汇报,查阅相关材料。通过质询、讨论,一致认为“渤海柳4、6、7号”符合植物新品种审查要求,同意认定为新柳树品种。柳树新品种“渤海柳4、6、7号”优良特征突出,抗逆性更强、速生性更好、适应范围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三、开展冬枣新优品种示范推广工作

 

近年来,滨州市开展了冬枣选优调查和对比研究,采用“以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主,结合产量、抗性及生长发育等性状进行选优”的基本步骤,筛选出了‘滨16’、‘滨18’冬枣优良品系,实现冬枣栽培的良种化,从种质本身提升冬枣的果品质量。在沾化冬枣品种改良上“推广二代、研发三代、复纯原生代”,加强与省果树研究所、山农大等科研单位的合作,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冬枣协会成员为骨干,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冬枣种植技术骨干队伍。通过抓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措施,引领枣农科技创新,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增强枣农的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带动冬枣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