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发改委转变职能改进作风 全力打造“勤廉发改”机关品牌

09.10.2014  17:49

近年来,滨州市发改委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转职能、改作风摆在重要位置。2009年以来,连续3年进入滨州市行风建设前三名,连续3年被评为滨州市优化发展环境“十佳单位”,被确定为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示范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1010”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记集体二等功;2011年进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

一、谋划大事当参谋。围绕落实“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滨州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分别将77项和150项重点工作,分解到各县区、各部门,每个季度进行调度督导、全面通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颁布后,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实施意见,邀请圈内六市领导赴滨恳谈,组织媒体采访团全面解读、宣传推介。调研起草了《市委、市政府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实施意见》,引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德州市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第一名。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建议,向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汇报。连续5年开展“问计一线”全员大调研活动,一大批高层次的调研成果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并汇编了《建言赶超》、《群英论见》、《聚焦转型》等调研文集。

二、转变职能改作风。一是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将37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归并到4类,除明确由设区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全部下放到县区。对确需保留的事项优化流程、缩短时限,审批、核准类项目办理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减少为10个工作日之内,备案类项目不超过3个工作日,并将办理结果每月在门户网站、每季度在《发改新视界》杂志进行公示。目前正在梳理市发改委审批权力清单、滨州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和服务指南,9月底前出台并向社会公示。二是加强重点项目管理服务。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素保障、资金支持、收费减免等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包保领导、一个服务班子、一套推进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连续3年组织省市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每年签约合同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今年又邀请市直有关部门与企业组织政银企恳谈,由重点项目企业当面提出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现场作答,帮助解决土地、资金、环保容量、人才制约等发展瓶颈;在滨州日报开辟“省市重点项目巡礼”专栏,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宣传报道。三是不断创新服务举措。连续5年组织投资管理培训和研讨班,邀请国家、省发改委和市直部门领导及专家授课辅导,指导帮助企业熟悉国家政策、了解工作程序,提供业务咨询。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科室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了“进百家企业、听基层呼声、解发展难题”活动,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认真梳理,明确责任领导和科室,限期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给企业做出解释。认真履行工程咨询中介机构监管职能,将全市中介机构在主流媒体进行公示,并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任何人不得指定、引导或暗示项目单位选择中介机构。扎实开展“第一书记”任职村帮扶和市领导带队的“扶弱解困、联村为民”活动,先后协调资金340余万元,投入4个帮扶村的建设。

三、抓好班子带队伍。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制定《机关工作规范》,对主要业务流程、机关日常管理等全过程规范;每年确定100项左右的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领导与科室,每月调度点评、现场打分,季度通报,年终总评;开展了“金牌服务机关”创建活动,设立服务标识、加强政务公开、实施阳光审批,努力打造“勤廉发改”机关服务品牌。连续两年举办转方式调结构专题研修班,组织干部职工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学习研讨;举办“青年干部论坛”,为年轻干部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2010年以来,在市委的关心下,提拔重用县级干部11名、科级干部30余名,从基层选调年轻干部10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机关文化载体,连续4年开展“每月一主题”活动,年初做出统筹安排,严格督导落实;2012年初,创办内部刊物《发改新视界》,每月一期免费向200余家企业赠阅。注重加强系统建设,几年来,先后组织全系统运动会、书画摄影展、主题演讲比赛、优秀调研成果评选等活动,凝聚了系统合力。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委干部职工赴沂蒙革命老区开展教育活动,赴鲁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邀请检察院领导做预防职务犯罪宣讲,邀请英模人物做典型事迹报告;为避免关系项目,对政策性资金支持项目实行联审联评制度,未经联审联评会议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聘请社会监督员开门纳谏,并通过网络问政、在线访谈和行风热线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