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活跃起来

27.11.2015  13:38

 

  近年来,滨州按照“争金夺银抓竞技,服务大众抓群体,拓展市场抓产业,统筹协调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进一步依靠社会力量,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为全市体育工作增加了亮点。

  滨州市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强化、三个依托”。所谓强化,就是强化政府办体育的主导作用。据了解,今年以来,滨州相继成立了以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全民体育健身工作领导小组、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等,全面负责全市体育工作的统筹和推进。与此同时还强化政策引导,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滨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足球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全市体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加大投入力度,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去年9月底,全市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广场(公园)覆盖率达100%;街道(乡镇)建成全民健身工程79个,覆盖率达85%;行政村健身设施达4700余处,覆盖率达87%,今年底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占地近200亩,总投资3600万元的市民体育健身广场。

  “三个依托”首先表现在依托社会组织办体育。引导高等院校、大型国有企业、行业建设内部体育组织,大力发展体育社团,截至目前,该市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已达421家,其中市级体育社会组织82家,现有会员12万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由市体总牵头组织承办、举办的赛事活动达32项次,市级体育社会组织承办、举办的赛事活动达90余项次,行业体育协会承、举办的赛事活动60余项次,各县区体总承办、举办的赛事活动总数180项次,参与人数达数十万人,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其次是依托大企业办体育。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主动参与体育工作,投资近亿元建设文体场馆,并聘请专职教练员、运动员组建专业队伍,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地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组建俱乐部队伍,提升竞技水平。该集团先后组建了魏桥创业乒乓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和羽毛球俱乐部,分别设男队、女队,魏桥创业乒乓球俱乐部男队在2015年乒超联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在为市民奉献一系列高水平的精彩比赛的同时,乒乓球俱乐部的队员定期走进企业、校园,给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极大地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引导职工参与。集团定期举办职工体育运动会,共设男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7个大项19个小项的比赛,每届都有1万多人次参加各项目的选拔赛或正式比赛。三是抓体育商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魏桥纺织顺应市场需求,抢抓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足球热带来的商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拉长纺织产业链条,成立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比赛服、训练服、运动休闲服等,有效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滨州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是依托体育协会办体育。先后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自行车协会、羽毛球协会等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今年以来,各协会举办各类培训班250多场次,培训骨干一万多人次;完成计划赛事28项次,各工委自办竞赛30项次,参加竞赛活动人数达69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