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高新区成创业福地 企业投资技术入股财政扶持

09.09.2014  14:21

一家2012年创建、去年7月开始运转的科研单位,至今聚集了50名高端科技人员,其中25名博士、硕士,到今年8月申报了8项国家专利,6项获批……这就是位于滨州市高新区的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8月25日,副院长李付杰告诉记者,去年营业收入860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

这要归功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李付杰认为,研究院由当地大型企业愉悦家纺集团投资1000万元控股,科技人员技术入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凡是前来签约的科技人员,每人赠送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可提包入住,家属就地安排工作;科研带头人需要的科研设备,可以根据需求实行“私人定制”,确保科技人才能够施才展志。

毕业于石油大学的张道荣、刘成禄,根据印染企业的需要,只用3个月就研发成功了自动化高速烘网设备,提高生产效率50%;他们开发出的写真印花设备,已经申报国家专利,被列入了省文化产业项目。

“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建立时间不长,但是聚集了一批高级工程师、博士和硕士,已经成为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平台。”滨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福友说,他们区致力于“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先行区、战略型新兴产业示范引领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集聚区、绿色生活休闲区”。2013年12月,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是滨州市首个国家级孵化器。

记者了解到,滨州高新区搭建多方位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技术支撑。同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复旦大学滨州技术转移中心,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了武汉理工大学滨州研究院。创业孵化基地还建设有先进制造服务平台、滨州市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滨州研究院等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保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研发力量,滨州市生物技术研究院聘请复旦大学的田国梁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并采取“企业用人、政府买单”模式,为滨州市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博士生一名,大大提高了技术服务平台的研发水平。

大学生创业难,大都缺政策、缺路子、缺资金。该区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并明确企业申请程序、进驻条件以及享受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进驻前,由经发局、投促局、安监办、科技环保局等多部门进行联合审查评估,做到了“一门申请,多方联审”;该区将扶持大学生创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了7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实施重点企业梯次培育工程,至今共拨付大学生创业各项扶持资金527.6万元。目前,进驻大学生创业实体67家,今年已为25家进驻基地的创业实体发放创业补贴,其中享受创业岗位开发补贴12家,补贴金额14.45万元;7个创业者享受补贴196.39万元,孵化成功率达到了83%,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300余人。


昌乐经济开发区“三量”齐抓聚焦项目促发展
一是扩增量,以高质量双招双引增强新动能。突出中德产业园、佳诚数码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等4个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深化英轩重工与斗山集团、佳诚数码与美国雅龙的高端战略合作,以园区招商推动企业聚集、链条延伸。着力推进招才引智,矿机集团与山科大联合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精科传动与山东大学、盛世热电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合作建立科研院所2处,力争年内引进“千人计划”、高校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4个,泰山产业、鸢都产业等高层次人才达到20人以上。二是优存量,以快速度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全力加快总投资70.商务之窗
德州市稳步推进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