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审计局全面提升审计科研工作水平

11.02.2015  10:55

近年来,潍坊市审计局以深入推进审计工作科学转型为抓手,始终坚持“一个导向”,努力做好“五个强化”,以创新驱动提升审计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引领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以实务型作为审计科研导向。该局在分析形势、立足实际和研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鼓励创新的实务型“大科研”理念,在加强课题研究的同时,着力改变审计科研遥不可及的“高深”、“晦涩”等传统思维印象,让大家认识到,时时处处都可以做科研,每个人从事的具体工作成果都可以是科研,破除了审计科研的“神秘感”和“距离感”,让每位审计人员同时也成为审计科研人员,既提高了审计人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又可以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科研产品。实务型“大科研”的导向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审计署和省审计厅举办的各类专题研讨征文、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和青年审计论坛中,我市有多篇论文入选和获奖。市审计局组织实施的排水防涝绩效审计调查项目,获得了全省优秀审计项目,省厅科研所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剖析的经验做法也在审计署内刊发表。申报的“跟踪审理模式研究”荣获全省优秀审计科研成果二等奖;“数字化审计模式研究”入选为全省重点科研课题。

强化审计科研组织领导。坚持把审计理论研究纳入全市审计工作发展的大局,成立了审计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审计科研规划、年度计划制定,研究课题审定、招标以及成果评审等工作。各县市区审计局和市局各科室(处、中心)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科研工作领导机制。在重大课题立项和研究中,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带头参与,为审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开展海洋资源离任审计后,我市立即展开调研,在全国率先发表了第一篇海洋资源审计理论文章。

强化审计科研团队建设。该局出台了《关于建设高层次审计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重点培养一批专家型、复合型、专业化和青年骨干人才,明确理论研究能力为各类人才评选的必备条件。去年首批选派的6名青年骨干审计人员,顺利获得了东北财经大学MPA审计方向研究生。探索建立审计理论研究骨干人才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淘汰,最大限度保持和发挥了骨干人才的作用。建立外部“智库”弥补国家审计科研力量的不足,加强了与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和社会中介结构、内审部门科研人员等各方面研究力量的合作,采取购买服务、优势互补的方式,凝聚和整合各方面的审计科研力量,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强化审计科研基础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将审计科研纳入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科研工作的意见》,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创办《潍坊审计》期刊和潍坊日报审计专版,高标准建设了审计文化书屋,定期增添和更新书籍,专设电子阅览和文献检索区域。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征文活动、专题研讨会、“潍坊审计论坛”,与《中国审计》杂志联合开展“读一本好书”等多项活动,鼓励审计人员形成阅读、文献查阅和利用等良好习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结合“潍坊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发,加强了审计文献资料数据库、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扩大审计科研资料检索以及信息成果共享。

强化成果的开发提炼和转化利用。充分利用精品项目案例资源,建立开发审计模拟实验室,拓展了审计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新途径。实现科研成果与审计实践无缝对接,开发的“AO-工程预结算辅助审计软件”、“建设投资审计分析系统软件”等成果,应用于工程审计领域后,项目平均审减率达到25%;编写的“低保计算机审计方法”被审计署全国推广;自主开发的“潍坊审计指挥中心”,采用VPDN无线专网远程连接,只要存有无线信号,全国任何地方均可同步召开或转接视频会议、远程指挥调度项目、专家在线审计、审计会商交流、传输审计资料、查询审计法规,有效提高了审计质效。

强化审计科研工作考核激励。设立了“审计工作创新奖”,已有24项创新成果被市上级表彰或交流推广。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市局各科室审计科研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审计局每年完成至少3项、市属开发区审计局至少1项、市局各科室(处、中心)至少1篇科研论文的任务要求。去年以来,仅市局审计人员就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000字以上理论文章37篇。同时,审计科研任务的完成及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作为对县级审计机关年度考核和个人业绩评定的重要内容,将审计人员的科研能力、水平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高层次审计人才申报、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郭勋山 张同波)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