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弘扬潍水文化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潍坊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强有力的扶持奖励政策,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注重挖掘潍坊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根基。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全文公开发表之际,山东省委、省政府日前通报表扬了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潍坊市入榜。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文化惠民
以县、乡、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潍坊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实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重点规划建设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十笏园文化街区等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等。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任务,数字影院达到24家。实现全市118个镇街基层文化设施全部有效覆盖。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有2个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8%,位居全省前三名。
面向基层一线, 文化惠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办实事活动,全市公共文化(艺术)馆、图书馆、文化站均对社会公众进行免费开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开辟了数字资源库、网上博物馆和群众活动远程指导网络。如“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模式建设基层文化阵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全覆盖,从2011年开始预算投资18亿元,建设60个融公益性文化设施和现代服务业设施于一体的镇街文化广场;奎文区“农民工流动书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体系建设,将全区划分为51个社区网格,在网格内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寿光市试行“基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打造三个“10分钟文化圈”;青州市开展的“千场大戏送农村(社区)公益舞台乐万家”文化品牌活动等,创新提高文化惠民服务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精品涌现
截至目前,潍坊全市共完成影视剧、戏剧、文学、广播剧等重大题材文艺作品300余件,连续5年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重点抓好电影《终极胜利》、《王伯祥》,纪录片《被遗忘的潍县集中营》、微电影《集中营的故事》、现代茂腔戏《红高梁》等重点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制作《中国画都之歌》MTV,加大对中国画都的宣传力度。在第八届“泰山文化奖”评选中,在13个艺术门类中共有8个门类获奖(戏剧、曲艺、舞蹈、电视、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潍坊作品数量列全省第一。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非遗活态传承
潍坊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力做好“潍水文化”传承弘扬。
建设好31个综合性非遗传习中心,评选第二批市级非遗传习所和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办好非遗高职教育,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组织实施“潍水记忆工程”。筹备建立数字化潍水文化宣传、展示、交流平台。完成31个规范化、标准化非遗传习中心的建设、验收和命名工作。加快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开展“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训,建立潍坊乡土文化人才库。抓好潍坊文化传承创新。组织实施传统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做好文物合理利用,广泛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跨界融合发展 品牌引领会展产业逐步繁荣
建立完善2015年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加强重点文化项目的调度与跟踪服务。目前,潍坊市重点调度的文化产业项目192个,计划总投资1145.4亿元。企业。全国唯一一家数字教育出版产业研发基地落户高新区,山东云计算版权登记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并入选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项目库,高新区被国家版权局正式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称号。中国(青州)书画城、1789文化艺术区等十几个以文化艺术品创作生产交易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项目,正通过加快整合提升和规划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潍坊市推动文化资源与其他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探索了“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文化+工业”等多种模式。重点打造“中国画都”城市新品牌。2013年4月21日,潍坊市被中国画学会授予“中国画都”称号,潍坊再添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以打造全国特色会展名城为目标,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发展节会经济。现有特色品牌节会包括国际风筝会、中国画节、文展会、鲁台会、寿光菜博会、昌邑绿博会、青州花博会、高密红高梁文化节等。这些文化节会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在提升地区知名度的同时,为文化展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优质平台。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画节·第八届文展会,七天时间共吸引参观群众48.5万人次,交易总额达到8.5亿元,成为加快潍坊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