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市实施茂腔保护振兴工程

28.09.2015  12:18

  诸城是茂腔的故乡,茂腔艺术在诸城大地源远流长,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深受群众喜爱。诸城茂腔的传承和发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极强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更是地方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诸城市站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戏曲的高度,以活跃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实施诸城茂腔保护振兴工程,茂腔这一传统戏曲正在诸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诸城茂腔被列为潍坊市级非遗项目。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创作生产。在加工整理、改编完善传统茂腔剧目的基础上,文化部门加强对新创茂腔剧目的支持引导,全市新创作了一批优质茂腔剧目。诸城市群力茂腔剧团精心创作编排了大型茂腔现代戏曲《养儿无错》,以当前农村养老问题为题材,通过戏曲的感化教育,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受到群众欢迎。诸城市大舜文化节办公室组织编创了茂腔剧本《孝闻天下》,用诸城特有的茂腔艺术讲述了上古名君大舜的故事,歌颂了舜帝以德报怨、孝行天下的美好品格,在2014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期间在社区进行了巡演。青少年宫诸城茂腔剧团创编的大型现代茂腔《春满田园》,运用现代舞台艺术元素与传统地方戏曲的精髓相结合,致力贴近现代生活,弘扬主旋律。该剧于2014年上演后,已演出60余场,既传承了地方戏曲文化,又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二是鼓励支持演出。目前,全市组建茂腔剧团14个,比较大的有诸城市群力茂腔剧团、青少年宫诸城茂腔剧团、老教师艺术团等。文化部门积极鼓励各个剧团参加市里举办的社区文化节、龙城舜韵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庆新春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继承与发扬茂腔艺术、繁荣艺术创作,给全市的茂腔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同时,每年组织开展“百场戏曲进社区”演出活动,由各茂腔剧团下乡进村演出,主要表演《罗衫记》、《姊妹易嫁》、《龙凤面》、《墙头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王小赶脚》、《王汉喜借年》、《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张郎休妻》等传统剧目及部分新排剧目,每年在城乡演出300多场。

  三是强化辅导培训。诸城市把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市文化馆定期派专业业务干部到演出剧团辅导、培训、排练,将其作为全市文艺辅导培训的重要内容。选拔优秀文化工作者担任剧团演出的辅导员,每周定期到剧团开展指导辅导,引导剧团逐步开展原创剧目的创作。每年举办戏曲业务骨干培训班3—5期,邀请李树梅、李淑等专家进行指导、排练。同时,组织市文化馆专业人员,深入农村、社区,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辅导活动,培养基层戏曲骨干;面向青少年学生开设戏剧课,激发学生兴趣,壮大了青少年一代茂腔演员队伍,促进了诸城茂腔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四是加强宣传普及。从2013年起,诸城市每年秋季举办一届茂腔艺术节,涵盖茂腔展演、培训、研讨会等内容。组织大型茂腔演出近20场,全部免费观赏。邀请高密、胶南等地的茂腔剧团来诸城市交流演出,共同切磋提高。邀请茂腔名家针对茂腔骨干、爱好者举办公益性的培训班,促进茂腔传承。组织茂腔研讨会,文化部门领导、茂腔专家骨干、社会各界爱好者各抒己见,进行学术研讨,有力促进了茂腔艺术的传播普及。文化部门牵头,组织文化馆专业团队积极主动地把剧团成员的优秀表演作品向外推荐,积极为茂腔剧团提供发展舞台,提高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剧团的整体素质,为茂腔艺术的传承推介提供了充分保障。

  五是建设传习中心。2015年,诸城市在龙都街道岔道口社区建设了诸城茂腔综合传习中心,面积600平方米,包括传承人工作室、资料室、培训厅、展演厅等,为茂腔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固定场所。近期,结合非遗口述史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组织人员对诸城茂腔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和知情人进行了采访、资料整理和录入,建立了诸城茂腔的数据库,促进茂腔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