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保持文化水土避免千城一面
03.03.2015 08:31
本文来源: 水母网
当前,城镇化建设“千城一面,万屋一貌”现象较普遍。人文景观、城市布局大同小异,很少见到个性分明的城镇。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城镇化设计要整合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只有在自己文化土壤
2013年,潘鲁生曾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吉林长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就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调研,最大的体会是民族地区城镇化一定要注意四个字———“因地制宜”。
潘鲁生认为,不能简单地用现代人的所谓现代化和城市化去规范不同民族的生存状态,民族地区城镇化一定要尊重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我想,文化设计也好,城镇规划也好,都应有历史耐心。这种耐心首先要从根本上倡导一种尊重,尊重自然环境,尊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调节和优化,因地制宜,让老百姓宜业宜居,生活得舒心满意。”
诚然,城镇化建设中基础建设要加强,棚户区要改造,但是文化环境和文化内容不能丢。在潘鲁生看来,城镇化也不是简单地合乡并镇,而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从根本上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很重要。如何使老百姓在享受公共文化的同时有自发的创造性?怎么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资源,让老百姓更为受益?这都需要设计,需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开发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
潘鲁生说,他希望城镇化一系列惠民新政落地生根的同时,能让人欣慰地看到老百姓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在城镇化中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寄托和归属。
本文来源: 水母网
03.03.2015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