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军: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内在活力

27.06.2016  22:25

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器,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深刻阐发了“为什么构建”和“怎样构建”两方面重要内容,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

要认清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信心和决心。

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不可替代”阐发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思想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理论,强调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是我们坚定信心、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贡献力量的思想源泉。

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体现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各个方面。这应该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特色的首要。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坚持好,我们的构建体系就缺少了魂,就没有了主线。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毫不动摇。

要着力把握好“三个体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如何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体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