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造血”功能,彻底拔掉穷根

16.10.2014  18:40

在走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菏泽贫困户、贫困村正在发生的改变。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拨款帮助贫困户,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困难,很容易返贫,贫困地区的发展终究要靠内生动力。像这样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放大扶贫资金的红利,通过形成产业带动脱贫、精准扶贫的做法,成为菏泽扶贫工作中的亮点之一。

  在走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菏泽贫困户、贫困村正在发生的改变。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帮助农民自发脱贫,菏泽市摸索出一系列宝贵经验。
输血”变“造血”,
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拨款帮助贫困户,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困难,很容易返贫,贫困地区的发展终究要靠内生动力。近年来,菏泽市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成武县孙寺镇郭楼村位于孙寺镇驻地东2公里,过去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地和外出打工。2012年,郭楼村抓住扶贫开发和省派“第一书记”包帮这一时机,在全村实施了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扶贫开发项目。至2014年,全村发展木材加工个体工商户120家,购进杨木旋皮机75台,年纯利润600余万元,全村101户贫困户335人实现就业。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712元,超过全镇平均水平,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
  郭楼村村民孙明启,是村里木材加工厂的老板之一。2013年开始,政府补贴他扶贫资金5000元,并且帮助协调了五六亩土地。孙明启办起了木材加工厂,收入从以前一年一万元涨到现在的一年四五万元。他告诉记者,办了这个木材加工厂不但使自己脱贫致富,还帮助村里其他人。“在我厂子开叉车的师傅每天差不多收入150元,其他工人也能收入70至80元左右。
  “依托龙头企业美森木业有限公司,木材加工在当地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地村民实现了脱贫,‘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取得了成功。”成武县扶贫办主任徐勇真说。
  像这样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放大扶贫资金的红利,通过形成产业带动脱贫、精准扶贫的做法,成为菏泽扶贫工作中的亮点之一。
扶贫互助社
扶起真贫村
  鄄城县董口镇胡庙行政村,属于黄河滩区。2007年以前,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是典型的贫困村。
  2007年,胡庙村被列为山东省首批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2008年扶贫互助社开始运作,扶持起一个金银花产业。鄄城县扶贫办主任王和平介绍说,扶贫资金互助社以财政资金为主,村民自愿入社参股。贫困户可以免费赠股,优先享受贷款权。
  胡庙村村民周贤明,自己没有娶媳妇,母亲年老多病,是本村典型的贫困户。互助社免费赠股给周贤明,他入社后借款5000元,建起了一个小型烘干室,专门为本村及邻村金银花散种户提供烘干服务,增加了收入。去年春天,他家失修多年的房屋翻盖了,还买了一辆三轮车,成功脱贫。
  目前,胡庙及周边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成为菏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基地,金银花种植在当地已经形成产业。“在我们村,平均每人金银花面积都在一亩以上,一亩地纯收入在一万块钱左右,按贫困认定标准,我们村早脱贫了。”村会计周训良说。
  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是菏泽扶贫工作的另一个亮点。菏泽市先后在8县34个乡镇中的136个贫困村中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一些贫困村成功脱贫。“扶贫互助资金,实现了循环利用,让贫困户有了赚钱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鄄城扶贫办主任王和平说。
放母还羔”,
贫困户自我脱贫
  放大扶贫资金红利,“放母还羔”是菏泽独具特点的尝试。牡丹区马岭岗镇西段村是菏泽市第一个“滚动扶贫”试点村。村支书段军华说,去年村委会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213头小尾寒羊种母羊,提供给71个贫困户,村里负责技术及培训,贫困户交纳1000元押金后负责饲养,不准卖掉,种母羊产仔后六个月,留下羊羔,上交母羊,以供下一户继续参与养殖,押金原数返还。如今,该方法已经在全区推广。
  “‘放母还羔’,使更多贫困群众得到扶持,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牡丹区扶贫办主任毕玉根介绍。
  社会资金反哺乡里,也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书于1986年创立东明县福利化工厂,改制后成立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经过30年的发展,玉皇化工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玉皇庙村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小康村,2013年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村里的孤寡老人都住在村敬老院,每个人每月最少能领450块钱以上扶助金,加上土地承包费,根本花不了。在养老院,免费用水用电,平时定期发菜,逢年过节发放福利。”村民王金亮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