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点亮城市“夜经济”,期待城市文化“赋能”
通过发展“夜经济”,既能满足市民、游客丰富夜间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又能进一步提振消费、活跃市场、推动经济发展,可谓益处良多。自去年以来,山东在鼓励发展“夜经济”方面出台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各地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地措施,很多做法既有创意又接地气,推动“夜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我们也必须承认,与“夜经济”发达的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相比,山东一些城市还有亟需学习提高的方面。推动“夜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关联度高,需要多管齐下,也需久久为功。在“夜经济”中出现的类似交通拥堵、公共设施缺乏、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合力解决。此外,文化气息不浓的问题不容小觑。当然,该问题不仅是山东一些城市,也是国内很多城市在发展夜经济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些城市或引进先进规划团队,打造时尚文化街区;或寻脉自身文化基因,打造传统文化驿站,培育独具魅力的“夜经济”新业态,让市民和游客有了崭新体验。相比之下,作为承载“夜经济”的重要依托,有的步行街往往以购物和饮食为主,缺乏真正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元素。再者,在这些地方呈现的业态不少是“夜宵”,通过“千城一面”的冷饮、烤串等满足市民、游客舌尖上的需求,只饱了大家的“口福”,却没有满足“耳福和眼福”。因为没有自身特色,缺乏文化感召力,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没有辨识度,失望之余自然对一座城市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吃喝并非文化的唯一内涵,更不是束缚夜经济发展的桎梏,“夜经济”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概念,但文化底蕴应是其不变基因。
诚然,“夜经济”是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履行拉动经济增长的使命,免不了带有商业气息,但如果没有文化加持、缺乏文化味道,“夜经济”就没有了特色和内核,失去了与人们灵魂碰撞的吸引力,也就无法获得持久发展。而且,这种文化应呈现不同层次的文化序列,不只有时尚大气的高端文化,还要有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时尚气息或许是年轻人的专属,是一座城市具有现代感的文化标记,而市井气息是城市原住居民的美好记忆,也是对一座城市有感情的游客的重要“打卡”标的。这些文化气息的营造一定要有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作支撑,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不是形而上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准确把握城市定位与“夜经济”文化品位的契合点,让文化气息与城市夜经济无缝衔接。如西安主推“夜游西安”,力争将“大唐文化”打造成古都旅游名片,“不倒翁”表演火遍全网,就是找准了文化定位发展夜经济的优秀范例。
“夜经济”是一座城市生活文化的重要窗口,文化是“夜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文化与“夜经济”的完美结合也是彰显地域文化自信的体现,必将赋予“夜经济”更多魅力。只有不断发掘城市文化内核,多些文化元素为“夜经济”赋能,并注重与科技有机结合,以文化气息点亮城市“夜经济”,城市“夜经济”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夜经济”发展方可行稳致远。
编辑:张敏敏 责任编辑:徐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