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别人生命的希望是我的幸福"

23.04.2015  17:00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十局四公司员工黄希来。

  他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并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人的生命;他爱心公益,每年坚持义务献血十余次,先后捐献11000多毫升;他工作勤恳本分,在工地当炊事员,记着每个员工的生日……

  他叫黄希来,是中铁十局四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只是做了每个中铁人该做的事!”黄希来用自身的行动,彰显着劳动者的伟大和世间的无私真情,映衬着中国央企的社会责任。

   “挽救他人生命是最大的幸福”

  3今年42岁的黄希来是徐州市第18例、江苏省第179例成功实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我的幸福。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几年过去了,说起那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景,黄希来腼腆羞涩中带着一丝喜悦。

  “如果说那名患者是幸运的,我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毕竟配型成功的比例太低了,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因此,当黄希来意外地接到了徐州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完全匹配时,他不假思索的立刻同意捐献。

  然而,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举手之劳”。

  从接到电话的那刻起,医务人员便给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戒烟、戒酒、少吃肉、加强锻炼。为此,以前从不锻炼的老黄每天早早起床慢跑三公里,生病了也不敢乱吃药,这一坚持就是大半年。

  “平时爱喝点酒、吃肉,可每当嘴馋的时候,我就想到自己身上还系着另一个生命,也就忍了。感冒发烧了就使劲冲热水澡,坚持坚持就过去了。”黄说。

  经过半年的准备,2010年12月21日,黄启程去往南京进行捐献。在捐献前他还要接受连续5天的一系列药物注射,以刺激骨髓增长干细胞。

  干细胞正式采集过程长达近5个小时,医生在他的两只手臂插上输液管,暗红色的鲜血从他右手臂静脉抽出,经过“离心分离机”的循环后,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被提取出来后,血液再从左手臂输回体内。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全身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了4次,最终从14000毫升的血液中,成功提取了造血干细胞悬液140毫升。

  “捐赠的过程说不疼是不可能的,最难受的是手臂要一直保持伸直,还要忍受压差带来的恶心感和胸闷。”黄回忆道。但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他却拒绝服用止疼药,整个过程结束后,他全身都已麻木,在护士的搀扶下回到病房。

  据江苏省造血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说,并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够义无反顾地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一些志愿者甚至在捐赠的过程中临场退缩。而黄的捐献是江苏省近年来捐献造血干细胞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目前,接受他捐献的白血病患者已完全康复,并娶妻生子,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住院时,认识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她因为没有等到合适的干细胞捐献者失去了生命,这件事让人很痛心。只要能挽救别人的生命,不论多大的痛苦我都能坚持。一次不成功,我愿意捐献第二次。”黄坚定地说。

   坚守善举先后献血11000多毫升

  “人类最高尚的美德,是把自己身上的东西与别人分享。”黄希来读书不多,却一直坚守这个简单的道理。他的善举早已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生命里。

  自1998年开始,看起来身体并不算强壮的黄希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累计已达11000多毫升,比一个成年人身上全部的血液还要多,光是献血证就有满满一抽屉。

  由于工作地点经常跟着施工工程所在地变动,黄来到一个城市都会先把献血站在哪摸得门清。去年,黄调到中铁十局四公司济南制梁场工作后,他先后献了十多次血小板。而捐献一次血小板,黄需要从位于东郊的单位倒两次公交车、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市中心的献血站。

  “献血就跟家常便饭一样,对人身体没有害,还有好处。”黄面对记者朴实地说。

  黄希来的妻子因为严重的颈椎病病退在家,每个月要花费不少的医药费,儿子在上高中,全家人都靠黄希来每月并不高的收入生活。100元的外套,60元的皮鞋,黄一穿就是好几年,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他对自己十分“抠”,对别人出手却很大方。

  黄希来有个简单的想法:“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在得知贫困山区学生韩玉梅辍学的事情后,他及时伸出自己援助之手,主动赶到韩玉梅的家,给她带去了学习及生活用品,并拿出2000元现金交到韩玉梅手中,还表示要在今后的时间一直资助她,帮助她完成学业。

  黄的妻子是一个本分老实的女人,当提起丈夫的这些行为时,她只有朴实的一句话:“只要能帮助别人,我都支持他!”

   干一行爱一行“记得每位员工的生日”

  老黄以前是项目部的一名炊事员,这一岗位他一干就是十多年。为了买到新鲜的食材,他每天清晨都要赶早市去买菜,寒来暑往,从无间断。在工地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黄总是自己买来肉、菜做包子,冬天面粉发酵时间长,凌晨四点多,他就起来和面,为的是工友们一起床就能有热乎的早餐。

  黄希来手上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工友们的生日信息。每到有人过生日,他就亲自将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送到手中。如果有工友出差或加班,吃饭时间比较晚,食堂都会留着有热腾腾的饭菜在蒸箱里。项目部员工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给大伙儿常说的一句话:“多吃点啊,吃饱了不想家”。

  去年,黄从炊事员调动到了一线岗位,成为制梁场的一名领工员。“老黄做事勤勤恳恳,干什么事都很认真,基本一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新岗位的各个工序。”中铁十局四公司济南制梁场厂长周经纬这样评价他。

  “他没事就经常跟我们讲献血的好处,以前有的一些误解都打消了。”黄的工友吴贞勇说。在黄希来的带动下,单位里的很多工友都成了他的“粉丝团”,跟着他一起做好事。

  去年,黄希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读书少,能做的不多,就是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为社会多做点贡献。”黄说。(记者 王倩)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