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体育产业2015开好头
4月14日, 烟台市召开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认清体育发展新形势,适应体育工作新常态,以发展体育产业为引领,加快体育改革创新步伐,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力争今年体育产业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据悉,烟台召开以体育产业为主题的会议,这还是第一次,在烟台市体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会上,烟台市体育局局长高军围绕为什么要发展体育产业、烟台市发展体育产业有哪些优势、怎样发展体育产业三个方面作了讲话,市体育局副局长林治涛部署了2015年全市体育产业重点工作。会议专门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林显鹏教授就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及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并结合各县市区的体育产业情况和我们国家体育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鲁涛主持。
高军在讲话中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自身发展规律内外因两个方面,充分阐释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要发展体育产业这个问题。他指出,体育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要用改革的思路来抓体育、用创新的办法来发展体育的新常态。在现实中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育事业在发展方向上是否做到了与体育的本质要求完全吻合?体育事业在发展方式上是否做到了与群众的需求密切结合?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是否跟上了群众需要的增长速度?总之,不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体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体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发展体育产业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高军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烟台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就绪。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体育产业多次给予重要指示,国家、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各种文件,可以说,体育产业发展的春天来到了。二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产业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对外开放的意见》,市领导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到发展体育产业,表明市委、市政府抓体育产业的决心,并对发展体育产业、进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给予很高期待。三是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烟台市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20多项“国字号”荣誉称号,并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具有较强的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2014年,烟台GDP突破6000亿大关,财政收入实现500亿元,名列全国城市排位第二十位,山东省综合实力第二位,人均收入已经突破5000美元,体育消费需求正处在快速增长期。拥有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是东部陆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全国首批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拥有“山、海、岛、泉、河”的特色资源,户外运动资源极为丰富,为开展海洋、沙滩、户外等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烟台市是全国著名的“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之乡”,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市“体育人口”的比例达到总人数的38%左右,约270万人,老百姓参与体育健身状况喜人,健身质量不断提高,健身热情持续高涨。拥有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仅市区就有体育馆8个、标准体育场6个、游泳馆4个、赛马场1个,具有4万座的田径场、1万座的体育馆、设施齐全的高标准游泳跳水馆和射击馆,拥有以体育公园为主体,大专院校、县市区体育设施为辅助的体育场馆设施保障框架,具备承接省级以上大型赛事的能力。每年在烟台举办的洲际、国家及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50多个,来烟参赛总人数达到一万多人次,其中,国际攀联攀岩世界杯、同一亚洲“南山·中国大师赛”、世界蹼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事,都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另外,全市还有2000多家各类健身俱乐部,为市民提供健身服务、引导消费。四是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事创业的队伍。这支队伍,是过去辉煌成绩的缔造者,也必将是今天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体育转型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
高军围绕全市体育产业工作总体思路,就夯实产业发展组织基础、打造地方产业特色亮点、确保全年各项工作落地有声、形成发展体育产业的工作合力和促进体育彩票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全市体育产业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会上,林治涛围绕2015年烟台市体育产业工作要点中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分解,从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体育组织壮大赛事经济和促进体育产业生产制造、体育用品展销业发展等方面重点部署了21项重点任务,并印发了重点工作配档表,实行任务式分解、销号式管理,明确工作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以及具体责任人,要求各县市区、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与联络,搞好各项工作对接,准确及时上报需要汇总的工作情况和数据。
烟台市各县市区教体局局长、体育中心主任;局直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市体育局机关全体人员;各单项体育协会负责人、省乒乓球学校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相关企业、俱乐部负责人,共计18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