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控丨烟台十二五新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超6千亿
细数烟台十二五新成就
齐鲁网 烟台 11月5日讯 (记者 卢伟霞)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历史时期,经过几年的发展,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跨越6千亿元,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烟台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GDP由5千亿向6千亿跨越
2012年以来,烟台GDP总量开始由5千亿元向6千亿元跨越,2014年达到6002.08亿元。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与“三期叠加”的影响,烟台经济增速逐步放缓。2012年为10.3%,2013年为10.2%,2014年为9.1%。
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
2012年到2014年,烟台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75672元上升到85795元,三次产业构成由7.2%:56.5%:36.3%调整为7.4%:53.5%:39.1%。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4936.58亿元增加到6091.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0.7%。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
2014年,烟台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播种面积39.4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8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62.98万吨。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72万公顷,育苗面积5863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61.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6%。
全年肉类总产量50.0万吨,比上年增长1.5%。奶类产量21.0万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191.11万吨,比上年增长1.2%。
2014年农业机械总动力964.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9.1万吨,增长2.0%。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4.61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4.52万公顷。年末全市6177个村全部通电和有线电视,6125个村通宽带,自来水受益村5876个。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14年,烟台市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70个,投资212亿元。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建成120座乡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购置收运车辆2420台,配置垃圾箱、垃圾池等垃圾容器8万多个,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165个。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12公里。15个镇入选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达到25个,96个村居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示范村。
2014年末公交营运车辆3113辆,营运线路204条,线路总长达4852.8公里,运客量41291.1万人次,其中市区公交营运车辆2296辆,运客量34205.8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5417辆,运客量14329.5万人次,其中市区营运出租汽车2169辆,运客量6980.7万人次。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持续增长
2014年,烟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00.35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7.30亿元,增长13.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170.91亿元,增长12.4%;餐饮收入额206.74亿元,增长14.9%。
全年进出口总额527.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进口233.48亿美元,增长17.7%;出口294.04亿美元,增长0.8%。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
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1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654.62亿元,增长8.3%;集体经济投资607.95亿元,增长17.5%;股份制经济投资1230.81亿元,增长3.8%;个体私营投资1063.91亿元,增长25%;外商投资156.37亿元,增长80.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第二产业投资1587.77亿元,增长10.7%,其中工业投资1573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2460.11亿元,增长19.4%。
就业形式稳定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12至2014年,全市年均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万人。2014年末,烟台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24.72亿元,比2011年增加1042.18亿元。
201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91元,较2012年增长19.12%,人均消费支出为23529元,比2011年增加51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58元,较2012年增长25.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88元,比2011年增加27.4元。
就住房面积而言,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1年的29.9平方米提高到33.7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1年的33.7平方米提高到37.7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