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樱桃产业紧跟烟台苹果发展步伐

26.03.2015  17:17

  大樱桃作为烟台的高效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果业,随着面积、产量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烟台大樱桃”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也已成为继“烟台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产业。2014年,全市大樱桃栽培面积32万亩,产量19.2万吨。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引进、筛选与自主创新,烟台拥有品种资源100余个,先后选育出了福晨、福星、瓦列里、黑珍珠、萨米脱等一大批优质、丰产品种。针对烟台气候特点和全国樱桃发展趋势,烟台农科院在前期大樱桃优良品种选育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农户加大福星、美早、萨米脱、黑珍珠等中晚熟品种栽培面积,合理增加福晨、瓦列里等极早熟品种和巨晚红、甜心、黄星等极晚熟优良品种栽植规模。

  ——培植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依托农业部“山东烟台国家樱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烟台农科院率先创建大樱桃无病毒原种保存圃、良种采穗圃和品种区试点;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50亩,年繁育樱桃优质苗木20万株。另外,指导扶持栖霞农丰果树研究所、莱阳绿旺大樱桃合作社、烟台海达果树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工作。

  ——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积极培植精品大樱桃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2个,市级示范基地16个。对蓬莱潮水、南王大樱桃示范园,莱山朱塂堡老桂大樱桃示范园、牟平武宁赵连成示范园等5处示范基地,围绕秋季施肥、防治早期落叶、整形修剪等进行技术指导与试验示范。为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在福山张格庄、东厅,蓬莱的潮水镇、烟台农科院举办大樱桃技术讲座6场次,培训果农800余人次。

  ——试点樱桃设施栽培。烟台农科院利用红灯、美早、萨米脱等品种进行了小规模盆栽试验,10月初人工摘叶,移入冷库促其提前进入休眠,11月休眠期结束后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加温控制,实现了大樱桃2月底、3月初成熟。福山区门楼镇果农王国生投资1500万元建造了50亩现代化温室大棚,配套制冷、加温设备及滴灌、保温设施;在市农科院和福山区农业局的技术支持下,正在进行早熟设施栽培,预计春节前后樱桃可上市。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烟台大樱桃”商标,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开展“烟台大樱桃”电商合作。目前,全市市已有10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开通了电子商务业务,注册淘宝卖家突破4万人,烟台大樱桃今年网上销售额有望达到8000万元以上。烟台大樱桃品牌价值达到30.5亿元,进入中国农产品品牌五十强。

  2015年,烟台市将从优化区域布局、加强技术攻关、培植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培育经营主体、加强市场体系建设5个方面全面推进大樱桃产业发展。

  ——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多元化发展。在全市着力构建3个优势产业带:以莱州市、招远市、蓬莱市为重点的西部产业带,着力发展早熟、极早熟优良品种;以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为重点的东部产业带,重点开展品种结构调整,加快老果园更新换代;以海阳市、莱阳市为重点的南部产业带,适度扩大栽植规模,早、中、晚熟品种综合发展。

  ——加强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依托烟台农科院、烟台果茶站、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大樱桃种植关键性技术攻关、贮藏加工技术攻关等,支持已有科研成果转化。

  ——培植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依托农业部“山东烟台国家樱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烟台农科院率先创建大樱桃无病毒原种保存圃、良种采穗圃和品种区试点。依托北方果树苗木交易会,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樱桃无病毒苗木基地和交易市场,推动大樱桃种苗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培育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其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和协调出口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技术推广新模式和新机制,依托烟台农科院、烟台果茶站、烟台农技推广中心、烟台市大樱桃协会等,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推动大樱桃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对大樱桃销售及加工品的市场信息服务,对全市大樱桃生产状况、果品加工、销售等情况及时进行预测预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高质量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和专卖经营营销模式,拓展大樱桃在大中型超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烟台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