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绵城市全面开建 再生水将成为“第二水源”
水母网5月15日讯 (YMG记者 杨春娜)昨日上午,芝罘区文化中心广场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处举办了第26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全面建设节水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烟台是缺水城市,在城市节水方面一直在探索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眼下,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2017年城管局将完成所有县市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评审,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市区计划投资4.48亿元,完成海绵城市建设4.43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全面开建
芝罘区幸福北路上,直径为1.6米的污水管道铺设到地下,竣工之后,周边区域将不再雨污合流。眼下,老城区雨污水分流工程正在进行中。从2008年开始的老城区雨污水分流工程,年底前将全部完工。更大范围内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可能,这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当然,雨污分流只是海绵城市的一小部分。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公共供水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这几年开展的城市节水工作,为建设海绵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雨水利用的工程建设,全方位减少大量雨水对城市的冲击,不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启动,城管部门按要求编制完成市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通过省专家评审,提请市政府批复实施。8个县级城市全部完成规划编制,4个县市通过评审,全市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0平方公里。2017年城管局将完成所有县市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评审,全面启动建设,市区计划投资4.48亿元,完成海绵城市建设4.43平方公里。
再生水将成为“第二水源”
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内,经过反渗透处理的再生水缓缓流出,清澈如许。明年6月,再生水就要通过40多公里长的管道,流向万华工业园,替代门楼水库的自来水,用于工业生产,成为第二水源。满负荷运转后,每年节约3000万吨原水。
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万华工业园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用水量将达到20万吨/日。考虑再生水的价格低于海水淡化的价格,也为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有利于再生水主管道沿途企业、市政等用户的使用,2016年12月,烟台市城市排水管理处与万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供万华工业园再生水工程项目供水意向书,让再生水大规模使用得以破题。
烟台是缺水性城市,而再生水可以作为城市有效的“第二水源”,做好再生水利用对我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再生水价格较自来水更为便宜,可降低再生水用户的生产成本。因此,再生水利用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为加快再生水利用,市城管局计划建设以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向东辐射芝罘区、向西辐射福山区和开发区和以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为中心辐射高新区和莱山区的再生水利用主干网。通过再生水设施的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再生水的利用规模,节约更多水资源。
136家单位通过节水验收
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鱼美人广场,主要游览观光通道设计为透水混凝土,面积约3400平方,造价近100万元,具有很高的透水性,实现强降雨时表面径流趋近于零。烟台体育公园等均采用透水砖、植草砖铺装。
在园林绿地的硬质铺装建设中,不断探索,改变过去常用的迅速疏导路面积水的做法,采用嵌草路面、草皮砖和透水性沥青等渗透设施,加大雨水就地入渗量。屋顶绿化也是一种美观又经济的节水方式。对市区各大立交桥桥体、隧道墙体进行垂直绿化,栽植爬墙虎、常春藤、美国地锦、大花蔷薇等攀缘类植物20余万株,共计绿化墙体近万米。在市区部分区域进行屋顶绿化,选择佛甲草为主要植物材料,其适应性强、抗干旱、易管理,绿化效果较好,并营造独特景观,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
这些年来,市民节水意识也逐步提升。活动现场,有位市民特意跑到现场,反映其所居住小区的内水管漏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在珠玑村宝珠路路东,有一处水管疑似漏水,形成一处积水池,不少居民跑到那个地方接水,用来浇花、洗衣服,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希望能够防止水资源继续浪费。
早在十二年前,烟台就创建成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随后又有5个县级市开展了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还有136家企业(单位)通过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验收。城市节水建设,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给市民带来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