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蓝色体育产业”破题
“体育产业”、“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是2014年下半年最热门最流行的词汇。自10月2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在体育圈引起巨大反响。随后,烟台市深入调研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集中各方面智慧研究政策建议和发展措施,并召开产业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结合烟台体育产业发展实际起草下发《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建立CBA职业篮球队”、“年举办省级以上赛事80个以上”等发展目标,为烟台体育产业的未来描绘了一个美丽蓝图。烟台市体育业内人士坦言,烟台体育产业近年来在全省排在前列,并在特色打造方面有所建树,但以真正的产业标准来衡量,仅仅是起步阶段。
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明确转向
新意见的公布,让烟台市体育局局长高军兴奋不已,“这标志着中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明确转向,同时也恰恰反映了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急待加速。”“多年来,烟台一直是体育强市,走出了邢傲伟、唐功红、刘春红、周璐璐等一大批体坛名将,不过,在‘新标准’下,如何全面发展,建立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的体育市场,是摆在烟台体育人面前的大工程。”市体育局副调研员王维平介绍说。“近几年,我市足球、篮球、羽毛球、自行车、滑雪等健身俱乐部大量成立,举办了烟台国际武术节、全球华人篮球赛等高水平赛事,拥有了几家年产值达1000万至5000万元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但整体而言,烟台体育产业规模远不够大,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市民对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的意识相对落后,体育产品制造业刚刚起步。”
首批8家省重点项目烟台占两席
9个项目中,烟台市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烟台市马术协会被列为重点项目。今年夏天,省体育产业基地对全省首批8家单位进行了授牌,蓬莱海上休闲运动示范基地、养马岛赛马场位列其中。对于烟台独占两席,省体育局副局长高金业表示,正是看中了其中的烟台特色。以海上休闲运动为例:走在蓬莱示范基地的海滩上,随处可见碧海中扬帆的船、帆板、游艇,“体育+旅游”成为基地负责人、烟台晟森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朝晖一直在探索的新模式。“目前基地拥有14艘功能各异的帆船和游艇,人们可以亲身体验驾驶帆船出海的运动乐趣,旺季时一天可以迎接几百位游客体验。”刘朝晖介绍说,目前帆船并不是非常普及的海上运动,但通过和旅游观光结合,不仅赚足了人气,也为公司经营带来很好的收益。”
围绕大海沙滩打造蓝色体育产业
据了解,着力发展蓝色体育产业是《意见》的重点条文,利用烟台近海的自然优势,在海洋、海岛、沙滩上发展特色时尚的体育休闲产业。10月,2014年全国海钓锦标赛暨国际海钓邀请赛在海阳开赛。“烟台将成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海上垂钓目的地城市。”市体育局体育产业科科长戚学军表示,未来还将依托该市长达9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进一步挖掘亚沙遗产,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沙足、沙排、马拉松等沙滩健身运动,打造立体式的蓝色体育产业链。对于目前海洋体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未来将在马山寨、芝罘湾、长岛、龙口等滨海线上规划建设一批旅游码头,广泛开展各类海上休闲体育活动。
挖掘体育文化并完善高球产业链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体育产业正在日益趋向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组织开展‘百村篮球赛’、‘企业联盟赛’等不同层面的篮球赛事,增加篮球人口,争取成立一支烟台CBA职业篮球队,助推‘篮球之乡’品牌发展。”据了解,目前烟台市体育公园体育馆已升级改造完毕,有关部门则积极与CBA展开洽谈,争取逐步缩短烟台球迷与CBA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第一次叫响了“高尔夫球之乡”的体育品牌。“高尔夫作为体育产业来说是烟台的一大亮点,未来将依托烟台市高尔夫球场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日韩等国的赛事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提升城市品位,逐渐打造高尔夫球场设计、建造、维护等一条完善的高球产业链。”戚学军说。
清扫政策障碍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未来几年烟台还要做什么?首先还是全民健身,计划到2020年,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60个以上,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发展到600个,全市俱乐部总数达到2000家,会员超过40万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力度,率先在芝罘区、莱山区打造体育用品特色街区。此外,放宽准入条件,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各种体育经营,在市场准入、规划建设、土地征用等方面享受国有资本投资同等待遇。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烟台发展各类体育经营实体2000家以上,培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重点体育产业企业3至5家;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年举办省级以上赛事80个以上;体育彩票发行量突破10亿元;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推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