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集村,满墙村史写村魂

05.04.2016  16:26

▲芙蓉街剪纸墙画。有这么一个普通的村庄,到这个村庄里转一圈,看看墙上写的字、画的画,一个村民也不用问,便基本能知道这个村庄的过去与现在。近几年,在搞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多村庄粉刷了街道两旁的墙面,并在墙上写字作画,建起了文化一条街、甚至是几条街。

   ▲官棉街剪纸墙画。

   ▲芙蓉街剪纸墙画。

  有这么一个普通的村庄,到这个村庄里转一圈,看看墙上写的字、画的画,一个村民也不用问,便基本能知道这个村庄的过去与现在。这个村是济南市天桥区大桥镇焦集村,村南不远是黄河,过了黄河便是繁华的济南市。
  “我们墙上画的是村史和村魂。”焦集村党支部书记杨远军说。在搞乡村文明建设时,这个村粉刷了街道两旁的墙壁,准备把主要街道建成文化街。可墙上写什么、画什么,让杨远军犯起了琢磨。到外地学习,他看到大多数农村的文化一条街千篇一律书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常识,显不出每个村庄独特之处来。
  “想到焦集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建设了四条文化街。”杨远军说。在每条文化街,开篇是由文字介绍其来历,后面是与其相关的一幅幅图画。图画不是直接画在墙上的,而是先请剪纸专家,剪出图形来,晚上用投影仪把剪纸投到墙上,用笔细细勾勒出轮廓,白天再请人按轮廓画出来。文字写的全是本村的人和事,图画勾勒的都是本村的过去和现在。
  杨远军一一解释了这四条文化街的由来。
  官棉街。明朝永乐年间,村里丁氏家族有人在京为官,便让村里人种棉花。村民收获棉花后加工成棉絮,直接送到京,供官府使用。勤劳的焦集先人们不仅因此增加了收入,也开辟出一条官棉通京大道。
  芙蓉街。明清时期,济南成为由北京南下的重要官商通道,济南的芙蓉街也以繁华昌盛而闻名国内。从北而来的商人,到了焦集村,因为需要船渡过黄河才能到济南,往往需要在焦集村等待、休息一两天,这个村的商业、娱乐等便因此逐渐发展起来。到清朝,这个村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有济南的“小芙蓉”之称。
  英雄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这个村是南北交通要道,八路军、解放军经常从这里经过,也在附近多次进行过战斗。村民积极帮助过往的八路军、解放军,支援作战,救死扶伤。“我们把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村民名字也写在墙上,是让村民记住村里的光荣传统,纪念这些英雄的村民。”杨远军说。
  聚财街。借助离济南市近的地理优势,这个村发展起60多个蔬菜大棚,200多亩露天蔬菜,种菜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村的菜地在村东,聚财街就建在村民到菜地经过的那条街上。”杨远军说。聚财街墙上,不仅画着芹菜、萝卜等村民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还用文字说明了村民种菜致富的过程。“我们还特意在文字说明中提到了种菜高手张宝平、刘安江等村民的名字,这可以让更多村民学习他们的勤劳致富精神。”杨远军说。

   ▲官棉街剪纸墙画。 
   ▲芙蓉街剪纸墙画。 
  近几年,在搞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多村庄粉刷了街道两旁的墙面,并在墙上写字作画,建起了文化一条街、甚至是几条街。与原来坑洼不平的墙面及墙面上乱贴乱写相比,文化一条街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笔者到各地农村时,也发现了文化一条街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地方文化一条街的内容大同小异,不外乎中国传统的孝敬老人、和睦邻居、与人为善之类的。有的地方整个乡镇农村的文化一条街内容完全相同,因为各个村的文化一条街都是由相同的几个人逐村写的、画的。这种大体相同的文化一条街,猛看是新鲜,但细琢磨却让人觉得美中不足——墙上不管写的还是画的,虽然也有中国传统农村的一些风格,但既没反映出一个村独有的特点,也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些远。
  焦集村的做法值得借鉴。一个村在制作文化一条街时,可以用文字、图画的方式,把村庄历史、村庄特点及村里有正能量的代表人物,用故事的形式搬到墙上。这样,不仅村民看了亲切,还能起到很好的引导教育作用。
◎快评 村里搞文化也要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