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差一个懂教育的妈妈

27.06.2018  15:55

  近日,陕西咸阳某小区一栋高层楼的电梯内总有尿骚味,保洁员查看监控发现,是一名小男孩在电梯内小便。据小区物业说,他们和孩子妈妈进行了沟通,孩子妈妈知晓此事后,严厉地批评了孩子,孩子意识到了错误,写了一份检查,让妈妈发到业主群里给大伙道歉,并且每天由孩子父亲监督孩子打扫电梯一个月,作为道歉和补偿。在业主群内,大伙对孩子母亲的教育方式进行点赞,也为这名熊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行为鼓掌。

  本是小事一桩,竟获得了无数点赞。关于熊孩子,人们见识了各式各样的调皮捣蛋,也见识了许多包庇护短的家长。此前,每每有熊孩子肇事的新闻曝出,网络上的批判与质疑都会归结为“家教缺失”云云。而这一简单的归因逻辑,实则表明了公众的一种最朴素判断: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在此背景下,如今“好妈妈教训熊孩子”的故事,实在是殊为难得的宣教素材与示范样本,其被舆论所发掘和热议,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咸阳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之所以得到了邻居、网友们的一致认同,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首先,其展现了鲜明的、正确的是非立场,承认了孩子的错误并对之加以矫正;再者,她还将整个教育、补救的过程全程公开,使得小区业主们都可以监督、见证。自始至终,这位妈妈向儿子清晰传递了“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观念,并且通过书面检查、打扫补偿等一系列举动,让孩子能够有机会以行动弥补错误。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知道对错、学会负责的过程。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最初乃是天性使然。在学习足够的社会规范之前,他们并没有可靠的是非意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觉自律自控的能力。为此,就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及时纠正——所谓家庭教育,从来都是未成年个体学习社会标准、规范、价值的关键一环。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不少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受制于此,熊孩子在很长时间里都还是熊孩子。

  在从熊孩子变为好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的参与度实则远远不够。这尚且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护短”、“溺爱”,而更应该看成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缺失。不少家长在孩子闯祸之后,尽管内心理亏也认为必须管教,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于是乎,现实中,要么是家长替孩子道歉赔不是,要么就索性是家长和孩子“一致对外”——将孩子与酿祸现场、“受害”对象隔离开来,而回到家里关起门来私下教训,这是不少中国家长的典型做法。

  妈妈让孩子罚扫一个月电梯,此事之所以难得,很大程度上还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难得。让孩子身处而不是逃离闯祸现场,让孩子直面而不是回避众人目光,这是一个有勇气也是有智慧的决定。与之相较,太多人总是将孩子当成是孩子,默认他们担不起责任、受不住批评。这种过度的保护,只会让熊孩子逆袭升级之路走得更艰难。(然玉)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