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春节特别报道之一:继承传统 新年贴春联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农历新年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春节比任何节日都显得重要。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歇下来,大人们杀鸡宰羊,贴上红红的春联,孩子们放起鞭炮,新年每年过的都不一样,唯一没改变的就是传承下来的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了家家户户对新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据了解,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是过年的一种习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在春节前一周就有在大街上、超市或者集市等开始出售春联等新年装饰品,也有部分老人自己挥动毛笔写春联,有时候自己写了很多,也会免费赠送邻居自己的“成果”。古时候,春联都是手写的,社会进步后慢慢的印刷式的春联出现在市场,而且字体周围还带有金边,看着也更加喜庆。
贴春联也是一件难忘的事情。贴春联都是我和弟弟一起完成,以前的时候我们贴春联都是用浆糊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就慢慢的改进了,直接用胶带粘在墙上。我们首先是找个高凳子,用扫帚扫一扫墙上的泥土。先把胶带在春联上粘一部分,然后我站在凳子上比划一下,我弟弟就站在后面判断一下春联是否贴的正一些。
这时候,我弟弟就成了指挥官,“上面往左一点”,“右边再高一些”,最后我俩都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春联贴上,有时候会感觉贴春联贴别的累。不过,当我贴完春联,看到红红的春联牢固的贴在了大门两侧,成就感油然而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记者 刘自锐)
作者:刘自锐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